![]() |
|
|||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的惨烈程度,至今都让人心恸不已。起火和逃生设备缺失固然是惨剧主因,但该车的超载也是事故如此惨烈的重要因素。试想,一百多乘客即使有序下车,也得好一会儿工夫,何况惊慌无路的情况?
公交车的超载问题,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难题。公交车上那种“人肉罐头”式的拥挤,相信很多市民都曾感受过。作为“罐头”里的“一块肉”,真的是除了脚下的立锥之地外,再没有回旋余地了。现在,这种情况虽已有所改观,但在上下班高峰期间,超载乃至严重超载的公交车却仍有不少。作为交通工具,任何车船飞机,都有一定的承载量。公交车本也不应允许超载,但现实状况是,大多数的人对此已见怪不怪,且早已成为正常事。
有人会说,我国各大城市,人口都如此多,公交不超载,怎么能承担如此大的运量?我们可举香港为例。香港地域狭小,面积仅1104平方公里,而人口近700万,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和车辆承载量均居世界城市前列。但常住香港和到过香港的人,大多对香港的交通赞誉有加。香港的巴士,多少个座位、多少个站位都规定得很清楚,并写在车身上。车内有统计人数的装置,一旦满员,司机就会请乘客等待下一辆。
可是香港的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到内地。《新快报》曾有过“如果公交车上过于拥挤,司机有权拒载吗?”的报道。对于拒载,广州市各大公交公司都表示“很为难”。公交司机们说,车上的乘客要求不要再上客,但等车的市民却希望能上车。高峰时段乘客等车十分不易,有些乘客还赶时间上班,如果限载,势必引起乘客的不满。如果拒载司机还会被投诉,左右为难啊。
或许有人会提出增加公交车数量,以解决超载问题的办法。但一味增加公交车数量,则势必增加城市道路的承载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的发生率。到时候,也许每辆车的超载现象减少,但会带来更难解决的新问题。
公共交通第一重要的是安全。公交超载是对安全的一种巨大威胁。在我们的国情下,解决公交超载不能寄希望于单一的一项政策或措施,而要全面考虑、统筹解决。公交超载是给城市管理出的一道考题,虽然难,但不能说“无解”。我们可以在借鉴香港等地的有益经验外,不断摸索符合本地情况的做法。希望成都公交惨剧能让公众对公交超载有更警醒的认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普通市民更多地参与到解决公交超载的讨论中来。因为这不只是群众的呼声,更关系到群众生命安全。(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