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6日,青海玉树体育场武警医院医疗队的帐篷里,东周丹增的妻子陪护丈夫接受治疗。东周丹增在地震中肋骨骨折。 |
|
| 4月16日,青海玉树体育场地震民众安置点,一名孩童欢快地吃东西。 |
|
| 4月16日,青海玉树体育场地震受灾民众安置点,一位居民用清水洗脸。随着救灾物资的到位,受灾民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
|
| 4月16日,一名地震中受伤者在青海玉树体育场的车里接受治疗。 |
|
| 4月16日,青海玉树体育场地震受灾民众安置点,生活得以保障的受灾一家人期待重建新生活。 |
|
| 4月16日,青海玉树体育场地震受灾民众安置点,民众拨打有关部门安装的免费电话报平安。 |
|
| 4月16日,青海玉树体育场武警医院医疗队帐篷里,一名戴着红丝带的志愿者帮助医务人员展开救援。 |
|
| 4月16日,青海玉树体育场受灾民众安置点,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集结在一起将有序开展帮助救援工作,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过百。 |
|
| 4月16日,青海玉树体育场地震灾民安置点,武警医院医疗队医务人员来到东周丹增家的帐篷里为伤者检查身体。 |
|
| 4月16日,青海玉树体育场地震灾民安置点,青海疾控中心展开防疫消毒工作。 |
|
| 4月15日,玉树,三个月大的白玛才措被母亲抢救出来。 |
|
| 4月15日,青海玉树,7岁女孩卓玛在废墟中埋了30多个小时生还。 |
|
| 4月15日,青海玉树,新建路,84岁的老奶奶卓玛坐在家门口,她说她46岁的女儿已经在地震中遇难了。 |
|
| 4月15日,青海玉树巴塘机场,受伤的孩子等待转运至西宁等地治疗。 |
|
| 4月16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发生第三天,为确保灾民有饭吃、有帐篷住,玉树城内各个安置点架起锅灶为受灾民众分发免费食物并帮助搭建帐篷。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 |
16日,青海玉树强震幸存者的搜救工作距离72小时黄金救援期越来越近。来自各地的搜救人员在受灾最严重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克服高原高寒和连续作战等重重考验,突破体力和意志极限与时间赛跑,以期寻找生命的奇迹。
当日,好消息不断传来。上午9时45分,青海军区官兵在结古镇扎西达通村废墟下救出一名被埋长达49个小时的藏族妇女——30岁的卡吉,并将其迅速转移至解放军第二炮兵抗震救灾救护队。卡吉大腿骨骨折,经过1个多小时抢救,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10时25分,重庆消防战士张奇根据扎卡西路居民提供的线索,只身从废墟中救出了45岁、半昏迷的泽仁多吉,立即送往西宁救治。下午2时,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民族饭店二楼救出了一位13岁的小姑娘,所幸她只有脚后跟受轻伤。搜救人员仍在用生命探测仪搜寻生命迹象。
正在救援现场指挥的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王沁林说:“玉树地处高原高寒地带,许多被困者可能撑不到72小时的生命极限。我们在和时间赛跑,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生命迹象的地点。”目前,消防部队已全体出动,以寻找生还者作为最大目标。搜救重点已由经过多轮搜寻的学校、商店、宾馆等,转移到仍可能有人存活的背街小巷、郊区村落,进行撒网式勘查,任何地点传来生命迹象,立即投入大部队赶往救援。
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以来,青海各地以及四川、甘肃、广东等地的搜救人员驰援灾区,连夜奋战在海拔4000米的废墟上。结古镇27岁的桑德才仁说:“现在的救援主要靠政府了。地震发生后,搜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没有他们,许多当时的幸存者可能仍然埋在废墟里不能获救。”
玉树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人口10万,房屋主要是土木结构。房屋坍塌后只见一堆碎片,被埋者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幸存可能性较小。此外,玉树当地晚上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下,极易造成冻伤冻死情况。
而救援人员也面临着体力和意志极限。青海省消防总队玉树支队政治部干事张铭泰说:“我们是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救援部队,一直转战各个地点救援,一些官兵不顾自己的家人还被埋在废墟里,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在工作。”每到一处,救援人员简单集合分组后,来不及吃饭就立即投入救援工作,用工具撬、电锯、铲子,甚至手刨,只求尽快将深埋在废墟中的居民救出。由于结古镇商店、饭馆已不再营业,这对救援人员的吃住造成很大困难。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救援人员已出现高原反应,一些人脸色铁青,呕吐不止。但这未能阻止他们争分夺秒救人的信念,露天打完点滴后立即投入救援。
“这算不上什么困难,最大的困难仍是怎么找到幸存者,挖出被埋在废墟下的不幸者,”兰州市特勤大队大队长符勇说,“我们决不放弃努力。”
救援官兵们的心理也面临挑战。许多用生命探测仪搜寻到的被困者,在施救的过程中却没了气息。一位搜救人员说:“我们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就是为了一条生命,可是看着被困者在你眼皮底下逝去,施救工作功亏一篑,那种巨大的悲伤和失落,心里的感受难以用语言形容。”
除了迷彩绿和黄色消防服之外,红色僧袍在地震灾区也格外引人注意。得知玉树地震消息后,青海、四川等地僧人乘卡车、货车等各种车辆,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玉树。记者在街头看到,一些僧人匆匆来往于房屋倒塌的主要区域,许多人的手上伤痕累累。
来自石渠县色须寺25岁的刘美多吉,与其他700多名僧人14日下午乘车3个多小时来到受灾群众安置点——赛马场,随即轮流与当地民兵一起展开搜救。
“主要方式是用手挖。我们一共挖出了十四五个人,其中5个是活的。希望废墟下的生命能够继续坚持,等到被救出的那一刻,”刘美多吉说,“我们还集体念经,超度那些逝者。这是我们僧人的责任。”
兰州军区玉树军分区武装部部长张兆明告诉记者,僧人与民兵队伍配合很好,他们熟悉本地的语言风俗,不仅能参与救援,有的还能做翻译,帮助外地救援人员和当地藏族民众有效沟通。
16日下午,西藏昌都的50名僧人经过两天疾驰,带着三辆货车的救灾物资赶到抗震救灾指挥部。“我们都带着工具,哪里有需要,我们马上投入搜救。”带队的泽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