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攀越高原的生死援救
这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团队,这是一支心怀大爱的团队。14天,336个小时,赴青海的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专家们,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嘱托,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救死扶伤精神,高举天津旗帜,弘扬天津精神,最终不辱使命,以出色表现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这是一次攀越高原的生死援救。心手相连、血脉相通的民族骨肉亲情,又一次生动上演。
克服高原反应从死亡线上抢回生命
2010年4月16日清晨,在经历了近24小时等待、16小时的飞行后,作为卫生部派出的第一支抗震救灾救援专家组,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专机降落在海拔4300米的玉树机场。10分钟过后,专家们无一例外出现了心跳过快、头疼、头晕、恶心等高原反应的症状。很快,接上级指示,医疗队又携第一批130多名震区伤员飞赴格尔木市。16:30,飞机降落在格尔木机场,17:00抵达医院,专家们立即投入到对伤员的抢救治疗中。抵达格尔木的第一夜是一个不眠之夜,对第一批震区伤员的初检、分诊救治,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手术等,都是在这一夜完成的。来自天津环湖医院的专家孙立军和张国斌硬扛着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吸着氧气在第一夜连续做了两台手术,把两位重伤员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
没有人数得清,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专家们,连日来一共吸了多少次氧气、吃了多少盒抵御高原反应的药物,但在14天里,没有一位专家因为身体不适请假、掉队,大家都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将军”当“哨兵”党员树丰碑
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的30名医护专家来自本市的13家医院,共包含了重症监护、骨科、神经外科、肾内科、急诊、临床护理及儿科等十余个领域,他们中有15名党员。格尔木市卫生局的局长李芙华感慨地说,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专家们每个人都在各自领域里颇具建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水平,这样的专家,随便一个人在我们格尔木市就能干上医院院长,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摆架子。他们公而忘私、英勇奋战、无私奉献,每次在伤员伤势恶化时都是多学科全员会诊,每天夜里都有人在病房值班,像这样把“将军”当成“哨兵”用的医疗队,我们是第一次见着。
感冒了,肠炎犯了,吃点药又冲上去,坚持、再坚持;困了,就和衣在病房椅子上迷糊几分钟;饿了,就拿出随身带的已经发干的馒头啃上几口……日均睡眠不足4小时,总是不能按点吃饭的天津医疗队队员们,正是胸怀着民族大爱,用心守护着每一位灾区伤病员,想尽办法抚慰着每一颗被震伤的心灵。
党员精神在格尔木市震灾伤员救治现场树起了一面丰碑,在这种精神的号召下,有5名队员向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3名党员递交思想汇报,10名同志表达出想要加入党组织的意愿。
有太多太多感动不能忘记
37岁的藏族重伤员桑珠巴丁伤势严重,右臂丛神经牵拉伤、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肝挫裂伤,天津医疗队联合了重症医学科、骨科、肾内科等6个学科7名专家,一共为他进行过12次紧急联合会诊,6次急救,并多次为其实行血透、血滤等治疗,一次次把他从死亡线的边缘救了回来。
腰椎、头部严重受伤同时合并低血压、高血糖、心肺功能衰弱等严重老年性疾病,随时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肺栓塞、脑栓塞等危重急症的88岁藏族老人代青文毛永生难忘,是天津医疗队员们三天三夜的抢救治疗和寸步不离的监护,才使她恢复了意识,重见高原上升起的太阳。
因重度颅脑外伤导致心脏骤停的27岁藏族患者伊多永生难忘,是天津医疗队员克服着剧烈活动时高原缺氧的严重不适,以对生命的高度珍重,凭借超乎寻常的顽强意志,持续28分钟连续3360次不间断地快速有力胸外按压,使他停跳的心脏恢复了跳动,为他夺回一线生机。
颅脑重伤、双眼瞳孔散大并出现脑疝,已处于濒死状态的10岁藏族女孩卓玛永生难忘,是天津医疗队员在抵达格尔木的当天凌晨,克服着剧烈高原反应和长途劳顿,一边吸着氧气一边实施手术,使她起死回生……
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不能忘记。在格尔木四家医院,有很多危重症伤病员以及他们的家属,称呼医疗队的专家为亲人,他们不止一次地说:“你们是我们的恩人,你们是我们的亲人!”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4月17日,格尔木市首个ICU重症监护病房在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技术支持下建成并投入使用;4月19日起,医疗队成立由第三中心医院张富玉、传染病医院高斌、海河医院王湘、医大总医院吕星组成的医院感染控制专家组,对格尔木市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4月20日起,天津医疗队的专家们开始就ICU重症监护、骨科、神经外科、肾内科、急诊、临床护理及儿科等十余个领域对格尔木当地的医疗机构进行培训和帮扶;4月27日,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把随行带来的总重超过8吨,价值达57.6万元的设备全部留在当地。未来,本市还将与格尔木市的医疗卫生机构结成帮扶对子,每年都将有当地医护人员来津参加培训。
市卫生局副局长、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医疗队领队林立军说:“除了为震区伤员提供紧急医疗救援外,还要兼顾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为此,我们从抵达第一天起就开始动脑筋,想法子,给他们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医疗队返津前,格尔木市当地市委、市政府为医疗队队员送上了一份感谢信,信中写道:天津医疗队以出色的工作、突出的业绩,描绘出一幅公而忘私、英勇奋战、无私奉献的动人画面,实践了天津精神,展现了天津医务工作者的风采。玉树感谢你们!格尔木市感谢你们!青海感谢你们!中国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