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对于眼下正在准备高考冲刺的学生们来说,高考不是一次单纯的考试,而是人生的必经过程。而那些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远离高考硝烟,如何创造自己的别样高考时代呢?
第一种:读国际学校
高中生活大学化
高考是场持久战,上了高二,高考的硝烟味一般就在各个高中学校开始浓起来,而本市一所国际学校的同学们依然活动不断,烘焙社,英语剧组,杂志社,志愿者活动,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每个同学都可以参加这些课外活动。这里高中生和大学生一样,要修学分,每年参加会考和加拿大的会考,毕业后有中国和加拿大的双学历,成绩合格者可以直接到加拿大上大学。
安雯浩是从市内一所学校转到这所国际学校的一名学生,从高考的大军中走出来,她有着诸多感受。“以前每次一考试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大榜前看自己的分数,我们和家长的压力都很大,排名不好,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她告诉笔者,“在这个国际学校,同学之间没什么竞争,压力也不是很大。大家时间比较自由,每天下午三点后,就去参加社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有的同学都是这样,因为这些过程中锻炼的能力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在众多人为一纸通知书在独木桥上拼杀的时候,这些国际学校的同学们已经把压力分散在高中三年中,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通过雅思或者托福考试。“他们不参加高考,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就很轻松,只是把压力分散了,他们每年也都要参加国外的会考,而且考试要求也很严格。只是把压力分散到各个阶段了。”国际学校的陈老师如是说。
第二种:当留学一族
“洋高考”来助力
现在,通过参加高考、在国内上大学已不再是高中毕业生的唯一出路。随着现在留学逐渐呈低龄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从高一开始就选择放弃“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中国高考,自主报考美国、英国的高校。四五月份是留学咨询的旺季,在一个留学展上,家长刘女士告诉笔者,自己的孩子在一所重点高中读书,由于偏科厉害,在班里的名次不怎么靠前,在国内参加高考可能优势不大,因此,她想看看,除了中国高考这座“独木桥”,通过留学是不是可以给孩子找到另一扇通往求学道路的门。
正准备去英国留学的高三女生马丽告诉笔者,她从高二开始就不跟同学一起在班里上课了,一直在准备A-Level考试,还有为了申请学校,准备考雅思。不过,紧张和忙碌的程度和高考也差不多,只是大家准备的东西不一样。据了解,还有很多高中生会选择通过留学中介帮助自己申请学校。总体来说,他们的压力不是很大,用马丽的话说,“至少没有那种被一次失败就决定结局的压力,而且对国外也充满了向往,学习各方面都比较有动力。但要申请到好的学校,压力还是有的。”
第三种:成为保送生
准大学生没压力
在一个名为未来北大人社区的论坛上,很多学生发帖“保送了以后应该准备什么”。随着保送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的高三生不需要参加高考就可以顺利拿到大学的通行证书。当然,拿到通行证书并不就意味着“一劳永逸”,这些被正在高考备战中的同学们羡慕着的同学们,并没有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放松,他们提前迎来了自己的后高三生活,忙着为自己下一步生活做规划。
网名叫做“自由飞翔”的学生已被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他说自己紧绷的高考神经一松下来,突然觉得不知该做什么,于是睡觉和上网取代了做题和备考。据了解,对于这些已经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学校基本采取“放养”态度,但“放养”不是“放羊”,很多学生也没有因此放松自己,给自己订计划,把“后高三”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保送生小白总结了一些经验:“找到大学的论坛,学长会告诉你将要上的一些课表,预先蹭蹭课,为上学做好准备,离开学还有很多时间,也没有人一起玩,时间浪费了挺可惜的。”有的保送生利用这段时间参加课外补习班,学第二外语,考计算机证书,参加游泳班,学驾驶等。“学一些自己想学的东西,也算是开阔视野。”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据了解,也有不少保送生在这段时期留在学校,当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
第四种:参加高自考
通过培训上大学
高考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升学率决定,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高考之后去全日制的高等学府。对于那些觉得参加高考无望的学生来说,他们就会选择一个更便捷的途径,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一个高三的同学在贴吧上发布的“不用参加高考可以直接上大学吗?”的帖子得到了很多人的指点。“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它和一个人的将来是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它绝对不是决定一个人将来的唯一因素。将来的就业问题,如果说你自己有一门很好的技能的话,那你不一定要参加高考考上大学什么的来发展。”随着大学生就业的趋势越来越严峻,有些学生干脆放弃高考的计划,直接选择高自考。
武清区的高三同学小朱告诉笔者,“现在我已经开始高自考的培训课了,我在班里排名很靠后,高考压力很大,每天复习也很迷茫,没有目的。现在这个班里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同学,还有一些上班的人。我觉得现在的学习比较有目的,而且课程也不是很紧张,课余时间还可以去打工,我觉得挺好的。”
提前迎来自己的后高考时代,也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这些高自考的学生也需要为自己的将来去努力准备。不打算参加高考,绕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但用另外一种方式在为自己的人生积累,去无限接近自己的梦想,这种形式也是一种可行之路。
第五种:读国际文凭班
压力阶段分散化
当大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高考备战时,实验中学的魏同学已经拿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就剩下毕业考试了,考完后可能会去旅行,一直都想去那里看看……”实验中学的国际文凭班学生,从初一到高中分别进行母语与世界文学、外国语、个人与社会、实验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艺术与选修六个学科组的学习,此外还要通过知识理论,创造、活动和服务,以及拓展论文三项核心课程,最后参加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就可以申请国外的大学,还可以预录取或者根据预估成绩进行学校申报。
甄真现在已经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伊力诺伊大学等五所名校录取,和身边的同学相比,他的言语里透着一丝轻松,“和国内高考不同,我们虽然没有经过题海的洗礼,但无论是学科内部的演讲或者报告,还是完成必须参与的大大小小的活动,或是学术要求较高的拓展论文,我们都付出了极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些都将为我今后积累了实力。”但接下来的生活也并不轻松,他们除了要准备毕业考试外,还要准备国外大学的一些在线测试,或者完成国外大学的预习作业。
对于高考,这些国际文凭班的同学认为,高考是通过高压复习、集中训练达到一种人生的磨砺,而他们在六年的学习中,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考试,某种感受也经历过,也是一种人生磨砺。实验中学国际部的张主任表示,“高考只是一种手段,我们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原创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反思精神以及社会服务工作经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最终使孩子们成为一个探究者,思考者,交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