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在悔过书中用大段篇幅发牢骚,怪组织多年没提拔自己,“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情绪,升官不成,就乱用权……”(人民网5月31日)
将个人乱用权的思想根源归咎于组织多年没提拔,与其说是“文老大”向组织“悔过”,还不如说是向组织叫板,其心灵的阴暗也折射了部分官员的心理通病。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穷则思变”的哲学思想,与“富而思进”的时代旋律,被部分官员不恰当地演绎成仕途通则和官场宝典,助长了少数干部跑官要官的不正之风。勿庸讳言,像文强这样因“多年没有提拔”继而心理失衡“滞而思变”的现象,在部分官员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导致官员腐败的潜在危机。
官员“滞而思变”,成因复杂。从客观环境看,官员从政掌权的气候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对官员的评判体系也有了新的调整,必然影响到官员的政绩观、价值观。从体制因素看,受人力资源和职位匹配矛盾的制约,官员升迁的空间日趋扁平,而且层级越低矛盾越突出,容易让官员产生“无望”心理。从官员主体看,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多元思想冲击,官员从政的主观动机也多样纷呈,特别是年龄、学历等成为制约自身升迁因素时,“天花板效应”就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和显现出来。
官员“滞而思变”,危害极大。不但影响了干部抓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荒废主业,而且可能把官员的目光引向另一个极端,不惜滥用和乱用职权谋取私利享乐,最终走向腐化堕落。官员多少掌握着公权力,公权力的不当使用,误国误民,害人害己,损害的事业难以弥补,损毁的人生无法修复。
防止和规避官员“滞而思变”,任务艰巨。既需要从用人体制上求变革,打破资历、破除门户,量才而用、用当其时,着眼于从更宽的范围更广的领域选人用人,着力破解“天花板干部”迷局;又需要官员及时调适心理调和心态,正确对待自身进退去留,多一点组织原则,少一点个人欲念,多一点安心岗位谋发展的定力,少一点见异思迁的张力,多一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观,少一点职务攀比和享受的“成就感”。
职位会有停滞,事业不能不前。当官员真正把智慧和权力用在为群众“穷则思变”“富而思进”上,那些困绕部分官员的“为谁执政,为谁掌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