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天津市检察院获悉,今年3月,市检察机关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主动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并在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决定全市检察机关都要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建立检察工作室,推动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通过这个检察工作平台,加强法律监督、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有效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区县级领导和基层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学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要求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为此,我们提出了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法律监督和维护公平正义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工作思路,并决定全市区县检察机关在社区乡镇设立检察工作室,推动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
据了解,为了稳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今年3月,市检察院首先在河北区检察院率先开展了社区检察工作室试点工作。今年4月,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活动实施意见》,要求区县检察院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建立检察工作室,并明确了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的职能定位、工作方式和创建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县检察院已创建检察工作室60余个,有100多名检察干警在这个新的岗位上,忠诚履行着检察职能,为最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区县检察院建立的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定位明确、特色鲜明、针对性较强,其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服务基层群众,减轻群众诉累。河北区检察院社区检察工作室设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使群众的实际问题不出社区就得到解决,既降低了群众的诉讼成本,又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理念。二是维护和谐稳定,减少社会对立,将社会矛盾在基层及时化解。和平区检察院与区教育局联合在社区设立的关护教育未成年人工作室,邀请心理医生专门对社会服刑的未成年人开展帮教活动,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又化解了社会矛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静海县检察院在乡镇设立的检务工作室针对农村“两委班子”职务犯罪的特点,开展巡查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效果突出,受到县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延伸法律监督,拓宽工作领域,把诉讼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前沿。河西区检察院在社区设立的社区矫正工作检务室不仅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帮教活动,而且对监外罪犯执行情况进行“零距离”监督。五是宣传检察工作,提升执法形象。检察室的干警每天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既有助于群众认识检察机关、了解检察工作,更有助于争取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加强法律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法律监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的检察院,均制定了《检察工作室工作细则》、《检察工作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规定在每个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派驻两名检察官,保证每周两天以上时间现场办公。建立了《社区检察工作室日志》,详细记载检察室开展各项检察工作的情况。同时,在社区和乡镇设立“检察服务信箱”,收集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联系群众、辐射社区的服务网络。许多区县院还建立了社区检察联络员制度,聘请基层综治主任为“社区检察联络员”。
据了解,本市检察机关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创建以来,已受理各类群众信访800多件,接受群众各类举报20件,举办各类法律宣传活动180余次,为近万名群众和近百个基层组织直接提供了法律服务。仅河北区检察工作室就通过“检察服务信箱”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80余条,成功化解群众上访的各类社会矛盾50余起。今年3月31日,河北区某社区的李大娘,在媒体上得知自己住的社区设立了检察室的消息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检察室反映自己的问题,社区检察室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通过认真听取李大娘反映的情况得知:原来李大娘与现在的老伴结婚后,猜疑老伴把现住的房子过户给了自己的三儿子,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为此,她曾找过区房管局、街道司法所等部门反映问题,想弄清情况,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并准备到市里上访。在弄清大娘反映的问题后,接待人员热心安慰她,并耐心为她出“点子”,说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李大娘非常满意。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李大娘又来到社区检察室,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是人民的检察官,你们在让我们有了主心骨!”(通讯员朱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