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天津北方网讯:在滨海新区居住生活的老外就数泰达最多,已经拥有来自30多个国家2000多名老外,街上、工厂、超市、学校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来到这里的老外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爱中国。爱看中国红,爱玩中国山水,爱穿唐装,更爱在中国的节日里过个传统的节日。在今年中秋,将有更多的老外学会中国传统,品茶,赏月,吃月饼。
来到泰达的老外,通常都喜欢以“中国通”自诩,枫叶国际学校的Thomas Patten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他长着圣诞老人一样的大胡子,拥有加拿大的国籍,但是他和中国的缘分在38年前便注定了,因为那时他娶了一个中国太太。自太太冠上Patten这个姓后,中秋节、春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成了他们家必过的节日。走进Thomas的办公室,迎面就是一张周恩来的画像,“我非常崇拜他”。Thomas长得非常“老外”,但他却总是将中国元素融入他的生活中,就像他佩戴的大红底的熊猫领带一样。说到即将到来的中秋节,Thomas说:“他在加拿大的时候就会遵循中国的传统,和妻子、3个女儿一起赏月、吃月饼。”原来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加拿大后,那里的厨师们都会做很正宗的月饼,就连年青一代的加拿大人也受中国人的影响,把吃月饼当成一种时尚。正是吃了很多年的月饼,Thomas甚至能够轻易地分辨出广式月饼和北方月饼。
“入乡随俗”,在泰达生活的老外们越来越多地“感染”上了中国的习俗,乐此不疲。美国人安妮学会了购物砍价买中国风的物品,加拿大的露易斯嗜好逛布头市场买布料做旗袍。而“中国通”Thomas,更是将中国风贯彻到底,38年来陪着太太一起用筷子吃米饭,喝茶比和咖啡多,甚至成了麻将高手,会用中文叫出每张麻将的名称。在他们眼里,中国的节日更是一种中国符号,非常特别,非常热闹。中秋节和他们国度里的节日都不太一样,“没有和月亮一起过的节日”,但是和家人团聚的方式倒是有点圣诞节的味道。
来自新加坡的黄仪菲,到滨海新区工作生活已经快1年了,采访当天,她刚好收到了单位发的月饼。“是我喜欢的广式月饼,”黄仪菲笑着说,“虽然中秋节不能回国见家人,但我会和朋友一起在中国分享月饼,过一段快乐的时光。”黄仪菲在新加坡的家就在乌节路附近,那里是商业聚集地,中秋节时会格外热闹,她会和家人一起去乌节路购物娱乐,到裕华园看灯展,一天下来也累也快乐。今年这个中秋假期,黄仪菲将和几个在滨海新区认识的新朋友一同去北京游玩。“行程安排好了,朋友会带我参观故宫和北京胡同,宏伟的皇家宫殿和珍奇的平民小巷我都要好好感受一下。听说,中秋节还是吃螃蟹的好季节,朋友已经安排了一顿大闸蟹,味道和我在新加坡常吃的海螃蟹不一样,我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很期待这顿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