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讯近些年来,随着地震灾害频发,城市地震安全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日前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计划将在5年之后,全市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将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10年之后,全市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意见》指出,到2015年,全市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具备本市行政区域内1.0级以上地震的监测能力,能够在3分钟内得出3.0级以上地震的初步测定结果;能够在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将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农民自建房采取抗震措施,在遭遇中强地震时基本不倒。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震灾避险技能。依法编制或修订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建立较完善的抗震救援队伍体系。当遭遇破坏性地震时,1小时内展开专业救援行动,12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
到2020年,全市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建、构筑物能抗御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建立较为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
为了对本市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震前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对我市有显著影响的地震震后1小时内给出震后趋势判定结果,本市将建设包括地面观测、空间观测和深井观测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立体观测系统,同时建立烈度速报台网、大震报警技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