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看病难、看病贵”是关乎百姓健康的大问题,昨天下午,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卫生资源调整、社区医院建设、城市各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医疗改革等进行了热议。2014年,本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有哪些新探索?市民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是否能再“升级”?老人、儿童就医体检能否获得更多政策优惠?代表、委员们的焦点话题,道出了市民的期待和心声。
建议一:无陪伴护理包餐制应全市推广
出席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天津医院院长马信龙认为,医院提升医疗服务,应该体现在关怀患者就医感受的细节上。像来天津医院的多是骨折等意外创伤患者,骨伤期间他们只能躺在床上,需要专业医疗人员照顾。而且,骨伤合并糖尿病、肾病、周围血管出血的患者,在饮食上也要讲究。为了让患者享受到更贴心的医疗服务,今年,天津医院开启无陪伴护理服务并实行包餐制,医院引入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工照顾住院患者的起居饮食,目前,无陪伴护理服务已推行至该院60%的病房,预计到今年上半年将实现病房全覆盖。马信龙院长建议,应将无陪伴护理服务和专业营养配餐管理在全市医院推行,这样既改善了医院环境,又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建议二:探索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
出席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市肿瘤医院名誉院长郝希山认为,近两年,由政府主导的医疗体制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革新进步的动力使得一些大型医院也主动加入到医改进程中来,依托于肿瘤医院、正在建设中的太山肿瘤生物治疗医院,就将在人事管理、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有所突破。委员建议,本市应探索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以本市五个医疗中心为核心,与区县三级乙等医院、市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建立较密切的双向转诊制度,依靠制度保证小病在社区,逐级转诊措施的执行。
建议三:普及癌症常识消除认识误区
出席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市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瑛建议,加强世界癌症日的相关宣传,消除市民对癌症疾病的恐惧心理和认识误区,达到早防早治的目标。王瑛介绍,在很多市民眼中,患上癌症就等同于“被判死刑”,实际上,现代医学认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癌症患者会越来越多,它已成为一种老年病,而其中40%以上的癌症都可以提前预防的。王瑛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向市民普及癌症常识,消除认识误区,达到预防癌症、早诊早治的目标。
卫生部门回应
针对代表、委员们关心的医疗卫生行业的热点话题,昨天,市人大代表、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贺胜表示,今年本市将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广住院病人无陪护和营养包餐制,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联合体试点,让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高质量的医疗技术、高标准的医疗设备真正服务到市民家门口。
部分新建迁建医院推广无陪护和营养包餐制
2014年市卫生局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就医“一卡通”。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体系。为全市14岁以下共160万儿童发放健康卡,使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包括免疫接种、就医一体化。在医院精细化管理方面,今年本市将采取试点先行,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方式,推广住院病人无陪护及营养包餐制。2014年,在部分新建迁建医院部分病区,率先实施住院患者无陪护和营养包餐,为接下来的全面推开探索经验。
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联合体试点
今年,本市将继续推进卫生资源调整,天津医院改扩建二期、环湖医院迁址新建、第二儿童医院新建项目将竣工投入使用。此外,第一中心医院新址扩建、人民医院三期、天和医院(天津医院)改扩建、中心妇产科医院原址改扩建、中医二附院迁址新建、代谢病医院迁址新建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同时,本市还将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联合体试点,使各个层次的医疗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医师、护士、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上下流动,把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高质量的医疗技术、高标准的医疗设备真正下到社区、服务到群众家门口。通过分级医疗模式,提高基层医院的能力,缓解大型医院的压力。
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1次健康体检
2014年,本市将以院士专家领衔,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入百姓中进行健康知识普及,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传播健康生活方式。
计划全年举办讲座200场、大讲堂10期、关爱市民健康志愿服务主题活动10次。为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1次健康体检服务,为纳入社区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免费提供1次健康随访,向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发放170万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