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两会”期间,出席天津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天津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大为就发展天津市新型养老产业提出了三项议案。
张大为表示,天津市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三,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87.43万,占总人口的18.81%;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0万人以上,占总人口的19.5%,超过了国际上7%的老龄化红线,在社会负担、家庭负担及社会和谐发展上,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关乎民生的社会问题。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并提出“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本市也提出了利用企业力量投资养老产业,建立集中式养老设施新模式。
“但是目前企业和社会组织建设为主的老年宜居社区存在的配套政策不尽完善、行业用工难、缺乏相关标准等。”张大为说,“本市的一些老年宜居社区内配套新建的医院不能在开业时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按照本市现行医保政策,医疗机构取得执业许可后,还需约一年半以上,方可具备开展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条件。受此影响,为老年宜居社区配套的医院在开业时无法为入住社区的老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另外,从业人员待遇低,流动性大,导致用工困难,不适应养老服务行业的用工需求。据统计,2013年全国养老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流失率高达40--50%,严重制约行业快速发展。再有,本市尚未出台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相关标准,不利于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复制。”
为此,张大为建议,针对养老社区配套新建的医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建医院严格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完善机构、设备设施、人员队伍建设及制度建设,在取得执业许可时即可获得医保定点服务机构证书,让老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对于养老护理和服务的从业人员,给予用人单位缴纳部分的社会保险全额补贴,使用人单位有能力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待遇水平,并实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费补贴的基础上,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由政府部门给予专项补贴,以保证高技能人才稳定性,使其长期服务于养老行业。同时,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共同制定老年宜居社区的相关标准,推广养老服务质量标志,确定养老服务的星级概念,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管理水平,促进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新型养老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记者霍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