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五)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清一绿”行动加快推进。修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治霾“津八条”、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12条措施,关停陈塘庄热电厂,基本完成主力电厂燃煤机组清洁化改造,634台锅炉完成煤改燃,农村生活散煤完成清洁化治理,提高烟尘、粉尘排污费征收标准,中心城区道路机扫水洗全覆盖,实施国五机动车排放标准,提前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完成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增加45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15.7%,退出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前10位行列。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全面完成81项年度任务。农村环境治理进展顺利,1360个清洁村庄全部建成。开展“大清整、大清洗、大扫除”活动,社区整洁度不断提高,服务管理得到加强。全面推进风沙源治理和城乡绿化,新建提升绿化面积2408万平方米,植树造林52万余亩,林木绿化率达到23.7%。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启动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建设。
城市载体功能日臻完善。强化海空两港枢纽功能,“两港四路”建设提速。津保铁路、京津城际延长线、京蓟和津蓟市郊铁路通车,西南环线、京津城际机场延长线等抓紧施工,京滨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京津塘高速公路北部新区高架工程、京台高速天津段通车,全市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达到94%。天津港10万吨级大沽沙航道完工,南疆中部散货堆场等加紧施工,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4亿吨、1411万标准箱,到港邮轮97艘次,内陆无水港25个。创新京津冀机场服务协同发展新模式,启动航空物流园区建设,新增、恢复和加密航班航线102条,异地候机楼达到20个,旅客吞吐量1431.4万人次。大力提升城市客运服务能力,新开、调整公交线路80条,新增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1726部。加快地铁建设进度,5条线130公里同步建设,6号线部分路段实现试运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道路桥梁和地下管网综合利用水平提高。
(六)民计民生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140所幼儿园建设改造任务完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设20个“阳光乐园”。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面实施。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市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海河教育园加快建设,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入驻,开放大学新校区投入使用。第二儿童医院、新环湖医院等投入使用,区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达标建设如期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加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6%。医疗便民服务措施更加便捷,分级诊疗制度加快落实,低价药品目录完成调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滨海新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街道、乡镇全覆盖,新建50个城市书吧,发放文化惠民卡6万张,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旅游设施继续完善,举办旅游节庆活动200多项,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人次分别增长12%和11%。认真做好第十三届全运会筹备工作。
民生保障得到加强。20项民心工程年度任务完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5%以上,新增就业4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继续落实“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33万人取得执业资格证书。20项居民增收措施全部落实,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8.6%。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93万人和1048万人。实施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新增养老床位8369张,建成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91个。推进保障房建设和危陋房屋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3万套、建成7.7万套,新增租房补贴家庭1.1万户,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年度任务。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累计70万人入住小城镇,近30万农民成为“四金”新市民。全面推行“五位一体”农村基层管理服务,村级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实施和修订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57.5万人领取居住证,2万人获得积分落户资格。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向低收入群体发放物价补助9840万元、364万人次受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顺利推进。
有力有效做好“8·12”事故的救援处置工作,没有发生次生事故,没有发生新的人员伤亡,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深刻吸取沉痛教训,强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定实施安全天津建设纲要,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整治行动,努力建设安全型城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主要是: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规模较小;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有待加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新开工项目规模较小,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外贸进出口增幅持续下滑,短期内难以有明显改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效益下滑,就业增收难度加大;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紧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全市各方面一定要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6年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天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归结起来就是,适应新常态,树立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再上新水平。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国家目标要求。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9%左右,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五大战略机遇集中落地后,体制机制创新效应将在今年进一步显现,以“十个一”为代表的行政体制改革将继续完善,我市的吸引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将不断增强,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将不断释放,发展潜力仍然巨大。二是“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为增长8.5%,今年是开局之年,目标安排应当积极一些,为后几年发展赢得主动。三是从需求、产业和项目等支撑因素看,基本具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现实条件。这样安排,既考虑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也考虑了我市发展环境和支持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必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抓住用好五大战略机遇,广泛集聚发展资源,培育发展新动力。必须从供需两侧发力深化结构性改革,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必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发扬严实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实干苦干,狠抓落实,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