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抓住关键精准发力,深挖扩大需求潜力
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以实体经济为主,加大对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投入;以社会资本为主,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广泛的领域。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着力推动前期工作,促进更多项目尽快开工;确保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狠抓项目开工,成立市和区县两级重大前期项目指挥部,建立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台账和问题台账,实行投资总量和新开工项目双考核,编制前期工作计划和进度监测流程图,落实周碰头、旬调度、月考核、季点评制度,用好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狠抓资金筹措,用足用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大额长期低息资金、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券、境外债券等方式融通建设资金;推广PPP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狠抓投资体制改革,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采取措施释放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潜力,扩大养老、健康、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服务消费规模,发展使用权短期租赁等分享经济模式,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转变。落实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累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1.5万辆。全面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引导传统企业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销售,推进本地消费和生活服务为特色的移动互联网O2O平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战略,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搭建城市末端配送平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海外消费回流。推动一批重点商圈智能化建设,加快传统商业转型提升,继续改造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服务商业设施,农村连锁化消费网络实现全覆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交换。
推动对外贸易“优进优出”。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十条意见,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出口、海外新兴市场、跨境电商、“走出去”带动出口、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出口等外贸增长点,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支持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大型成套设备扩大出口,支持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扩大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建设文化服务贸易基地,培育“专精特新”服务外包企业。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继续深化“十个一”行政体制改革。实施2016年版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建立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制定行政许可实施条例等法规制度,推行标准化审批、规范化服务,“多证合一”“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深化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加快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移。完善全市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库,建立跨部门市场主体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完善“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加大对警示失信和严重失信企业的随机抽查监管力度。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实体政务服务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市管国有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引进各类社会资本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平稳有序清理低效企业,积极开展去行政化改革试点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支持国有企业培育“小创公司”,增强发展活力。实施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发展。落实金融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30条措施,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放宽企业境外外汇放款管理。实施土地整理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把1.3万亩土地管理权下放到有关区县。深化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改革,完善环境服务价格政策,合理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完成公车改革任务。
(五)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全力落实第一批122项、第二批53项制度创新清单。推动负面清单扩大开放措施加快落地,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完善对外投资备案制管理,健全企业走出去服务联盟和“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邮轮旅游岸上配送中心和邮轮旅游营销中心建设。促进租赁业发展,推动设立全国性融资租赁资产流转平台。面向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
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与北京、河北的交通联络通道建设,建成西南环线、大北环线、唐廊高速一期等项目,新开工京滨、京唐城际和津石高速公路。深入推进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开展北运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治理和七里海、北大港保护与修复。做好“微中心”规划,加快承接平台建设,促进全方位对接,制定完善津冀芦台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起步区、宝坻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项目。健全协同发展制度体系,争取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推进京津冀行政审批改革协同发展,共建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油脂及其他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境外基地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实力企业、租赁公司带动高端装备、优势产能、系统解决方案、技术标准和经营管理服务走出去。加快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东、北非市场重要平台。
做好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新一轮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及优势企业招商工程,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2%。继续推进高端链条集群招商,提升航空、电子、汽车等优势产业外资聚集度,引导外资投向现代金融、航运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引进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及创新型企业项目。深化环渤海区域务实合作,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举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十八届国际矿业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
(六)加强美丽天津建设,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继续大力度推进“四清一绿”行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514台锅炉煤改燃,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全部完成清洁化利用改造,完成城乡生活散煤清洁化治理,推广运输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强水污染治理,新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改善河道水质。继续推进中心城区散片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和美丽村庄、美丽社区建设,建成美丽村庄150个、美丽社区120个。突出生态大绿,加快郊野公园和绿地公园建设,实施环城绿道、生态绿廊等绿化建设提升工程,推动外环线绿化带建设,启动南淀风景区建设,植树造林54万亩,新建和提升改造绿化面积2000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24.5%。推动建立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引滦工程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大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开展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试点工作,加快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建设,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倡导公众绿色消费。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域交通体系,建成蓟汕高速、外环线东北部调整线,改造津沧高速,建设汊周、豆双铁路联络线。加快地铁4、5、6、10号线及1号线东延施工,启动地铁7、11号线和轨道交通B1、Z4线建设。全面推进外环线综合提升改造,加快光荣道等道路建设,启动五马路下穿铁路工程,推动京津城际周边、侯台风景区、天钢柳林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北部新区等综合管廊示范项目、新八大里等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实施一批水气热旧管网改造。维修改造700多公里乡村公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继续推进三网融合,“i-Tianjin”免费wifi接入点达到5万个。开展智能泊车试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