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书写大美河西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 编辑:尹辰辰 2017-10-04 09:02:00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过去五年,河西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西区社会发展综述:打造经济社会发展首善之区

  河西区区委书记:解放思想 创新竞进 忠诚担当

  河西区区长:全面建设河西 迈出坚实步伐

  砥砺奋进的五年之河西篇


友谊路金融聚集核心区

  经济发展新常态

  提升科技创新 经济转型升级

  天津北方网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过去五年,河西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年来,河西区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经济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科技创新能力强、结构优,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合,经济结构就更合理,就具有更强的危机抵御能力和竞争力。为此,河西区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形成了“十三五”期间河西区推动科技创新的完整政策体系,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对科技型企业及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支持,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政策的支撑引领作用。

  同时,将科技创新作为撬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杠杆。五年间,河西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使之向信息化、低碳化、节能化方向发展。2014至2016年的三年间,河西区落实天津市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全区共有329家企业、383个项目实现转型升级,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目标。全区服务业发展提质提速,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5.24%。金融业聚集度居全市前列,引进中信证券天津分公司等金融机构74家,总部型及地区总部型内资银行占全市57.5%。

  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真正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为此,河西区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努力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目前,全区科技型企业总数达3524家,规模超亿元科技型企业73家,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1家。陈塘科技商务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已完成11宗地块(建筑面积50.28万平方米)的土地出让,引进企业1684家。

  2016年12月,河西区内13家设计、工程领域的领军企业作为发起单位,共同签署了创建“北方设计联盟”战略协议,迈出了探索“北方设计之都”建设的第一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后,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打造“北方设计之都”被正式提上日程,努力将河西区打造成为辐射和带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设计产业策源地。截至目前,联盟共有企业37家,其中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院2017年在建“一带一路”项目10余个,其中位于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站列入了《中巴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的“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项目带动下,预计2017年中水北方研究院营业收入将比2016年增加40%,首次突破10亿元。

  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制度是保证。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河西区切实加强科技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围绕科技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克难,使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引进建设南京理工大学北方研究院,以“科技创新为源、政府引导为媒、资本投入为核、产业发展为本”的“三无五融合”创新机制形成特色。目前,北方研究院成立的三家产业化公司中的两家已正式运营,其中一家预计年内实现规模超亿元目标。

  以研究院和相关产业化公司为核心,河西区正开启适度再工业化的序幕,并逐步实现相关产业创新资源由零星聚集向集中汇聚,发展模式由企业发展向产业发展的转变;将激光、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为河西区经济发展的新支点,逐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主要依靠服务业向以“多业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过渡。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彰显城市特色 提升城市品位

  全运村旁新改造的长泰河岸边,市民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休闲垂钓;刚刚完成改造的南昌路上,市民悠闲的徜徉购物;绿树成荫的街心公园中,孩子们尽情嬉戏玩耍;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上,车辆通行秩序井然;崭新光亮的“城市家具”,不时有环卫工人打扫清洁……这些美丽的画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西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真实写照。作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善之区,河西区尤为重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并于2015年启动市容环境管理三年行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三年来,河西区重点对园林绿化、街景立面、道路社区净化亮化、全运村周边、桥下空间、河岸堤岸等重点地区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河西岸正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近年来,河西区领导高度重视全程把关,多次深入实地视察,现场审查重点项目设计方案,全区上下科学组织,高效推进,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积极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和强度,把市容秩序整顿作为整治的重点和关键,围绕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立面整修、广告牌匾管理等方面,采取攻坚战的办法,逐条道路、逐个点位过筛子,重点解决了天塔周边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等一大批顽疾,取得了良好效果。

  市容环境三年行动启动以来,河西区对11座城市桥梁桥下空间、60条道路、12个公园及街心园、20个社区、海河堤岸实施绿化提升改造,对友谊路、宾水道、吴家窑大街等54条道路进行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立面整修;对175条可机扫水洗道路及重点地区实施18小时清扫保洁,对102条次支道路实施14小时清扫保洁,实行全天候“定时、定点、定人、定标准”的四定垃圾清运方式,确保了全区垃圾清运及时彻底,并完成79座公厕维修和14座固定厕施工改造。在社区环境管理方面,河西区结合完成“大清整、大清洗、大扫除”三大清整工作,组织各街道深入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并加大社区环境卫生投入,新增垃圾清运车180辆,轻型自卸车13辆,垃圾箱桶2万余个。

  公共文化服务

  全方位服务点亮居民生活

  “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市级专业院团的演出,以前根本想不到……”在天津图书大厦门前的演出中,来自大营门街的张大爷一边欣赏演出一边夸赞。近几年来,品牌项目河西区高雅艺术进社区活动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欣赏需求,用一场场高水平演出,缩短了普通百姓与高雅殿堂之间的遥远距离,从根本上提升着河西人的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河西区委、区政府倾力构建符合河西实际、满足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的需要,就是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河西区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全员参与,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发展,让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点亮居民生活。

  坐拥天津文化中心、天津市群艺馆等文化场馆和院团,河西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借助这个优势,河西区采取政府购买、提升改造、资源整合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一带两点四层面”的布局已经凸显:一带即沿着中环线的天津大礼堂、天津文化中心、天津群艺馆、河西文化中心所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带;两点是人民公园区域的文化创意聚集区和陈塘庄街地区的文化科技园区;四层面则是指市、区、街、居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河西区坚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百姓文化需求摆在重要位置,构建“西岸文e”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对位供给。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河西区形成全区30万户居民的“大数据”,以此为基础制定全年文化活动“菜单”。党的十八大以来,河西区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400多场次,先后成功举办了“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西岸剪纸艺术展等国家级文化活动,为全区百姓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高水平的文化服务,受益群众超过70万人次。

  在前程里等社区,在桃园街等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在河西区文化中心排练厅,都能看到青年文化干部开展工作的身影。像这样的文化志愿者,河西区范围内有将近4万人。为了培养文化人才,提升综合水平,河西区十分重视人才的塑造和培养,建立了近500人的国家和市级专家人才库,努力提升群众文化团队、文化志愿者数量和质量。2013年以来,每年组织赴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等开展专题培训、脱产培训班,累计培训基层文化干部超过6000人次,这为河西的文艺事业注入了新活力,更让百姓感受到了河西文化活动的新、实、好。

  河西区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扶持“西岸相声剧场”等一批民营文化产业项目。构建全民阅读新模式,以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为龙头,建成61个城市书吧、37个图书漂流基地,并推出“首善E阅读”手机客户端,形成了“三位一体”阅读服务网络。今后,河西区将坚持文化创新和文化惠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围绕“美丽河西、首善之区”建设目标,不断提高城区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全面提升河西文化软实力。

  从2015年9月正式启动,到2017年9月全运会结束,“三年行动综合整治”历时755天,河西区按照先行打造重点示范区域,由点及面,逐步全区推广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社区、市容园林、环境卫生、执法、道路设施、交通、市场、工地秩序、八大系统工程,加上同步开展的天塔地区等3个专项治理工程,全面提升了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与以往不同,三年行动治理整治标准高,旨在探索实施城市管理的大城管体系,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水平。三年行动综合整治坚持突出城市品位,一路一景、一区一景,坚持建管并重,坚持整修效果与道路、街区的整体风格相一致,在切实解决市容环境实际问题的同时,彰显了城市特色,提升了城市品位。

  城市基层党建

  汗珠落地摔八瓣 撸起袖子干起来

  经常来天津文化中心游玩的人们,总能看到不少文体社团在这里开展活动。这些团体规模不等、活动方式多样、活动时间不同,但他们背后却有一个让人羡慕的组织──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和联合会党委。该组织把党的政治要求与社团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引领广场群众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打造了传播正能量的城市会客厅“红色氧吧”。近年来,河西区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将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党组织倾斜,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红色氧吧”用“红色基因”为党员群众“补钙壮骨”,实现了河西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精准落地。

  数字显示,河西区现有基层党组织2268个,所属党员53774名。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河西区努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服务大局。特别是今年以来,为打赢“迎全运百日会战”等10项重点工作,河西区委先后在全运村建设、小二楼拆迁一线建立临时党委,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建在指挥部上,锤炼了党性,锻炼了队伍。其中,全运村成立了临时党委和各机构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统一佩戴党徽上岗,创建党员先锋示范岗和党员模范示范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比党性、比奉献,真正做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使党建成为各项工作的红色引擎。在小二楼拆迁工作现场成立了29个动迁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团结协作、担当作为,4个月的时间里,小二楼剩余户搬迁工作全面完成,1299户居民彻底告别危旧房屋,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近年来,河西区全面压紧压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及各领域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强制度化建设,构建起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河西区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街道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深化互联互动,丰富了城区基层党建的内涵。全区还积极加强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推行党建阵地、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作用发挥、经费保障、党建品牌六项工作标准,制定《河西区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规范》,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将144个社区划分成1164个单元网格,形成全区一张网、全区一盘棋。河西区实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兜底管理的“四双”工程的做法,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中,河西区委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统一起来,把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7·26”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党员看齐核心、追随核心的政治自觉,并通过举办专题研讨班、创建“大数据+小书包”手机APP软件等方式,组织开展交流讨论。各级党组织积极搭建“做”的载体,持续深化“五好党支部”创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严格标准考核评定,确保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全区89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道,广泛开展承诺践诺、设岗定责、挂牌上岗等活动;建立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巡查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逐级传导压紧压实。

  十九大召开在即,河西区党员干部将继续以“汗珠落地摔八瓣、撸起袖子干起来”的工作魄力和实干精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以最佳工作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城区各个角落遍开道德之花

  走进如今的河西,无论是润物细无声的文明素养培育,还是领域全覆盖的正能量弘扬,都是老百姓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文明,如一缕清泉,流向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

  河西区自201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以来,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通过打造道德讲堂、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多种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河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今,河西区道德讲堂不仅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贴近实际的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宣讲队伍,挖掘出一大批“草根雷锋”“凡人善举”,用身边人和身边事去教育群众。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道德讲堂163个,培育“示范道德讲堂”13处,举办各类“道德讲堂”活动近5000余场,十余万人次参与了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进群众的心坎里。同时,河西区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带头引领作用,连续多年深入开展“感动365──讲述身边好人”活动,选树身边好人1500余名,其中149人入选“天津好人榜”,2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李辉忠当选第四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一个好人影响一群人,一群好人带动满城春风。

  向首善目标奋斗的河西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把发力点放在以品牌带活动、以活动提素质上。五年来,河西区以关心关爱为主题,以积德行善为动力,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项目化,形成了“一街一品牌、一居一特色”的志愿服务格局。

  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3.2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总数13.61%,全区144个社区全部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成立1182支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仅今年1—7月份就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00余次。“爱心联盟奉献社会”河西区全民公益行动、党员志愿服务行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点赞文明”网络传播志愿服务活动等主题活动相继开展,邻居节、互助节、红帽使者……一个个响当当的志愿服务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将文明的触角伸向社会每一个最细微的角落。河西区天塔街“邻居节”志愿服务项目、挂甲寺街金剪刀志愿服务团队、尖山街优仕公寓社区居民武佩玲被评为全国“四个一百”优秀典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经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文明河西的新风尚。

  在校园,“学子节”塑造了孩子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在社区,“快乐营地”带给孩子们道德实践的平台……河西区有未成年人8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面对这个最需要关爱也最富有希望的群体,河西区委、区政府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动河西奋力崛起的战略工程统一谋划,全力推动。

  近年来,河西区始终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式、立体化育人体系,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国梦”“童心向党”“寻找最美家庭”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同时积极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鲜明特色和响亮品牌,创立了“河西学子节”,以“诚信、感恩、责任、爱国、自强自信、唱响中国梦、勤俭节约”等为主题开展学子节系列教育活动,并将每年4月确定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月,明确“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河西学子“五德目标”,在此基础上,建成144个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推出“社区青少年道德讲堂”“社区快乐心吧”“4点半课堂”等品牌项目,不断丰富学生社会道德实践活动。2015年至今,10人荣获“天津市美德少年”称号,柳林街高然被授予“全国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2015年2月28日,河西区光荣当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区,而文明建设还在继续,随之而来的正能量也散发出更深远的积极效应,如同一颗颗最健康饱满的种子,在河西大地上开出了更香更美的道德之花。(“津云”—北方网编辑尹辰辰)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