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创新 转型升级关键之举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日报张璐 任敏 王成果 编辑:侯静 2018-02-26 09:14:00

内容提要: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在天津落地生根,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通过整建制搬迁、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产业化基地等形式落户我市。

  天津全面落实功能定位 加快“一基地三区”建设

  交通一体 京津冀协同之路越走越宽

  功能承接 京津冀同心共下“一盘棋”

  京津冀生态共建 天更蓝水更清心更爽

  京津冀改革协同 汇聚强劲发展动力

  京津冀民生共享 打破壁垒实惠多多

  对口帮扶 津承携手同奔小康


百度(滨海)创新中心

位于天津开发区MSD的亚洲设计中心

天津华大基因科技公司

北航星空众创空间

  天津北方网讯: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在天津落地生根,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通过整建制搬迁、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产业化基地等形式落户我市。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科技创新成果最为丰硕的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之举。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在天津落地生根,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通过整建制搬迁、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产业化基地等形式落户我市。目前全市已聚集国家级院所及产业化基地、研发分支机构152家,来自北京和河北的院所占六成以上,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围绕新材料、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形成一大批创新成果,带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新地标”

  从北京出发,沿京津高速公路一路向东,1个小时就能到达天津滨海新区。2016年11月22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京津冀协同创新有了发力点和桥头堡。从此,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工作人员,与北京中关村的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负责人,每半个月就会进行一次往来“对接”。

  一年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晒出“成绩单”:新增注册企业共计355家,注册资本金达到582463万元。随着百度(滨海)创新中心、京东(滨海)云创空间等一批专业化的孵化加速平台聚集,这里正逐渐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大蓝图下的“新地标”。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投资促进局局长韩猛将自己定位为“全天候服务员”。“管委会不设行政级别,副主任以下全员聘任,园区管理充分自主。今天企业最看重的,不再是某项优惠、一点补贴,而是整个环境,是园区管理者的发展理念和对产业的深刻理解。”韩猛感慨。正是这种融入血液里的服务意识,吸引了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纷至沓来。

  去年12月5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华塘睿城五区5号楼挂上了崭新的白蓝红三色的百度公司标志,百度(滨海)创新中心在这里正式启动,这也是首个落户在直辖市的百度创新中心。“目前,我们吸引了25家企业注册,近九成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方向,有12家企业正式入驻,其中7家来自北京。”百度(滨海)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北京创新型企业进驻中心,快速成为园区人工智能领域的地标性领军项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日益深化的趋势之下,来天津开疆拓土的高新企业日益增多。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协同创新展示中心”的展板上,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相映生辉,格瑞德、威努特、深之蓝、云适配、富禄通信、中绿食品等世界知名企业依次展现,这些高端、高质、高新的企业将成为新时代天津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控制和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7月,该公司把原驻北京的研发机构、技术服务部门和生产车间全部迁到天津,落户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天津公司负责人杨璐说:“天津有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独特优势,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又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创新创业服务,在这里,高科技企业可以大展身手。”

  “要想吸引优秀企业,就一定得拿出给力的政策,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把北京的政策优势和天津的政策优势叠加再延伸。”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石七林说:“我们聚集政策、资本、技术、人才、高校、孵化器等六大要素,就是要培育适宜创新企业成长的土壤,努力打造具有天津滨海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

  不是简单复制、简单延伸,而是优势叠加、优势集成,短短一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生命科技两大产业上初步实现产业聚集。渤海湾畔,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共同体正在茁壮成长,未来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和样板。

  中科院工业生物所

  国家级创新平台助推京津冀成果转化

  见到孙际宾的下午,他刚刚从北京中科院参加完有关二氧化碳应用的研讨会回来。“北京是一块科技创新资源的大海绵,很多科技资源都可以在天津这个先进制造研发基地集聚转化,而后在河北和其他省市进行推广应用。”作为工业微生物领域的专家,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孙际宾,在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

  孙际宾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就是利用工业生物技术构建“细胞工厂”,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以清洁生物加工方式替代化学加工方式,建立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过去羟脯氨酸生产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国内主要通过酸水解法生产羟脯氨酸,生产成本高达30万元/吨,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孙际宾的团队与天津市敬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了高效的微生物“细胞工厂”,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生产羟脯氨酸,使生产成本降低至8万/吨以下。该技术打破了日本在该领域一直以来的垄断,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同时废水实现了环保排放,为合作企业解决了原料来源的“卡脖子”问题。

  作为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把北京的科技优势与天津的产业优势结合,既释放了北京科技资源的活力,使得北京的科技成果就近在天津实现转化,又对天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了科技支撑。在落户天津的短短几年内,天津工业生物所迅速集聚科技、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搭建了科技创新和成果快速转移转化的“快车道”。

  针对天津市与京津冀产业创新升级、国家经济绿色转型的重大需求,天津工业生物所大力倡导企业合作战略,与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天津医药集团、中粮集团、欧莱雅(中国)等一百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平台共建、成果转化等多种合作关系,开展项目合作140项,将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融入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推进化工、医药等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促进行业领军企业的产业转型,提高行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天津及京津冀地区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预计5年内将为企业新增产值300亿元以上。

  会聚京津冀创客

  众创空间成创新创业热土

  生物纺织酶、可降解农用地膜、贝壳粉涂料、高能糖电池……在BIOINN生物制造众创空间,记者看到像这样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共有11个。众创空间成立还不到1年时间,已经实现生产总值过亿元,为企业孵化、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环境。“第一项技术我们足足用了5年才攻克,但进驻BIOINN后,不到1年我们已经研发了3项技术。”中科海洋生物再生资源(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党辉兴奋地告诉记者,“BIOINN还根据我们的实际需求提供技术对接、项目申报等定制化专业服务,让我们迅速成为行业内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党辉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由市场机制自发推动,创新创业正在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热点,一批来自北京的创新创业企业,以及培育此类企业的孵化器,选择落户天津。目前,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一些热点地区,已经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成为北京创业者的“热土”。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天津众创空间实现了质与量的双提升,目前,共备案市级众创空间154个,国家众创空间81个,在全国名列前茅。2017年,我市对备案满一年的50余个众创空间实施了绩效评估,参评单位评估结果全部在合格等次以上,其中评估优秀的占比达26%,良好的占比达37%。

  创客总部天津基地由滨海新区政府与北京创客帮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建。日前,创客总部天津基地与国际欧亚科学院保定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合作,成为理事单位,进一步挖掘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创业资源。创客总部天津基地合伙人崔晓乐说:“我们既有北京优势资源,同时又有天津的产业资源。这次我们签约国际欧亚科学院保定院士专家服务,今后将能享受到更多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红利和资源。”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孵化服务,创客总部天津基地逐渐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高、模式新颖、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的项目,正在成为滨海新区及天津经济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新动力。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第二批33个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名单,我市BIOINN生物制造众创空间等3家众创空间入围。截至目前,在已备案的50个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中,我市共有4个,排名并列全国第二。据市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以专业化为抓手,我市众创空间围绕优势领域搭建了研究、开发、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集技术、投融资、孵化、辅导、培训等于一体的“双创”服务体系。截至去年年底,我市众创空间共聚集创业团队5600多个、创业企业3500余家,研发转化技术成果超过2000个,申请和批准知识产权近2600件。

  10家“清字头”的诞生

  北京,五道口。汽车从清华大学驶出,沿着四环路向南,经京沪、京津唐高速,再向南,可行至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高新区。

  相隔140多公里的两地,因一家研究机构的诞生而产生密切的创新交集。2014年7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出台后不到半年,天津市东丽区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应运而生。高端院的定位是依托清华校内的机械工程系,以高端装备设计、制造和技术服务为切入点,发展成综合性科技转化和产业孵化平台,首期启动的科研和产业化基地落户东丽区的华明高新区。

  三年半过去,高端院发展成效如何?打开官网,清科环保、清研华宇,清研智束……一连串以“清”字打头的公司次第呈现,源于清华师生的研发成果,高端院已孵化了10家公司。

  其中的清科环保是成立最早的产业化公司。这是基于清华机械工程系教授汪家道团队研发的自组装纳米涂层技术研究而成立的科研成果转化公司。“我们的好成果不能在实验室束之高阁,要通过产业化,发挥更大作用。”在汪家道教授的熏陶之下,学生们自觉以科研成果转化为使命。

  作为北京和天津两地联合创新孵化的公司,清科环保的产品和技术主要服务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钢铁、化工、轮胎、石化等行业。目前,清科环保已实现盈亏平衡,并获得3000万元风投,2016年的销售收入为600万元,去年则翻了两番多,达到1500万元,实际签订合同额达4300多万元。

  至今,高端院已成立31个研究所、6个研究室、6个联合研究中心,2017年签订的科研合同总额已达亿元,合作企业覆盖上百家。

  依托高端院,更多清华校内的科研成果在天津“开花”。同杜川一样,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林峰也有另外两重身份,高端院增材制造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天津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林峰团队的研发工作一直处于增材制造领域前沿,团队开发了电子束选区熔化、低温沉积制造和三维细胞受控组装等多项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早在2004年,他们就研发出中国第一台电子束选区熔化实验系统BSM-150,并取得国内首个电子束选区熔化金属3D打印技术专利。清研智束公司就是依托这些科研实力而设立的技术产业化公司,公司核心技术与团队均来源于清华。

  就在上个月,清研智束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台粉床电子束金属3D打印机在高端院正式发布,设备刚刚推出就获得总计1200多万元的订单,合作单位既有天津职业大学这样的天津本地单位,也不乏海外知名企业,成功实现国产高端金属3D打印机的出口。该公司还打算在天津成立3D打印的服务中心,推动行业发展。

  据北京市科委统计,2017年,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1.5%。新一年,三地推进协同创新还有诸多新动作,北京将推动京津冀建立相互衔接的创新券政策,并在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试点建设联合实验室,促进三地资源共享。

  京津研发 河北转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河北省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从顶层设计到体制机制层面,加强与京津对接,努力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转化孵化,加快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2017年,全省累计吸纳京津技术交易额164亿元,较2013年增加了三倍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以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这一重要论述,指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根本动力,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努力方向和基本任务。

  4年来,河北省把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作为推进协同发展的根本之举。抓顶层设计,协同创新推进机制越来越健全。抓重大平台,协同创新载体建设越来越完备。抓联合攻关,协同创新重大成果越来越丰硕。抓环境优化,协同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抓“五个共建”,协同创新合作模式越来越丰富。

  协同创新,根本在创新,关键在协同。

  京津冀协同创新还要“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4年来,河北在协同发展路上更加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利益分享模式、京南·固安高新区的成果转化PPP合作模式、保定·中关村科技创新中心的整体托管模式等一批破除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障碍的新探索相继取得新成效。

  一次次打破壁垒,一次次协同创新。4年来,“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逐渐加速。2016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成交额是2013年的2.4倍,年均增长33.9%。2017年,全省累计吸纳京津技术交易额164亿元,比上年增长55.7%,是2013年的4.2倍。

  “今年,我省将突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功能定位,力争使全省吸纳京津技术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在京津技术输出成交额中占比再提高2个百分点。”河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河北省将以更大力度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与中关村、滨海新区等创新源头的对接协作,加快构建一批共建创新联盟;建设雄安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在新区布局;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在冰雪运动装备、可穿戴设备、新型材料、虚拟现实等方面加强研发应用,提升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水平;抓好京南示范区、环首都农业示范带建设,其中,前者技术交易额要占全省的1/4以上,后者将培育高水平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