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 | 这些事,天津人一听开头便热泪盈眶!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 作者: 编辑:付勇钧 2019-09-30 17:36:29

内容提要:9月25日,“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印迹系列主题活动在本市平津战役纪念馆举行,一段段红色故事、一封封革命家书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神洗礼,生动传承着红色基因,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每一个鲜红的故事,都在彰显同一种红色的精神,每一个动人心魄的历史节点,都有红色灵魂挺身而出。天津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存有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形成了全市100多处红色旅游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天津广播与津云新媒体、天津教育报从9月9日开始推出“寻访红色印迹”系列报道,并联合市级机关工委、市文旅局、市教委、市社科联等单位推出“我心中的红色印迹”融媒体互动活动。

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红色之旅!

9月25日,“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印迹系列主题活动在本市平津战役纪念馆举行,一段段红色故事、一封封革命家书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神洗礼,生动传承着红色基因,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来自市级机关工委党员干部、红桥区咸阳北路社区群众和天津大学太雷班学生共40多人参加了现场活动。

“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天津广播“寻访红色印迹”系列主题活动

大型现场特别节目现场视频▼▼▼

张太雷

一封家书中的家国情

在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序厅,天津广播优秀节目主持人孙阳正在朗读革命先烈张太雷给妻子陆静华写的一封家书,现场40多位党员干部、高校学生和社区群众深深地沉浸其中,感受着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张太雷,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的杰出校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21年春,按照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张太雷将离开北京前往伊尔库茨克代表中共参加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

当时,张太雷正在天津创建共产党小组、组织工人运动,接到赴苏工作的消息,他十分激动。但是,他又惦念家里多病的母亲、结婚两年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不过时间紧迫来不及回家告别,于是他便提笔写下了这封家书。(点击稿件红色印迹|100年前,天津“90后”写了一封信!了解更多

▲张太雷

天津大学张太雷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瑞婷在节目现场介绍,这封家书一开始,就是反思中追寻何为幸福,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独立自主。这篇文字有非常多修改的痕迹,没有那么多的推敲和斟酌,其实是因为在匆忙中,无法好好撰写,这份匆忙的家书,也生动的展现了年轻的共产党人即将开启革命生涯的光辉形象。

这封信寄出后,张太雷就踏上了艰险的征程。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红色使者。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张太雷的努力,共产国际第一次确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唯一合法的共产主义政党。

▲张太雷与夫人陆静华

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是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的榜样力量,是优良传统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感天动地的精神、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活动现场,天津大学太雷班的学生胡盛林也是深受感动——

太雷学长放弃了和妻儿的团聚,也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将个人的发展同民族的需要相结合,投身革命,将小我融入大我,这是让人很触动的,自己也很希望向太雷学长学习,将小我融入大我,将太雷精神在自己身上得到传承,传播给更多的人

▲天津大学太雷班的学生胡盛林(右)

周恩来和邓颖超

共同理想浇灌下的爱情

天津广播两位主持人芬菲、长军在活动现场,深情朗读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当时往来的书信,也融入和体味着他们彼此之间真挚的爱情和人生理想。

活动中,还展示了一张特殊的照片——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婚照,即便放到现在,也相当新潮和时髦。如今,这张黑白照片就陈列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中。(点击稿件印迹|珍贵!天津有一张周总理的结婚照,时髦!了解更多)

周秉德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她自12岁住进中南海西花厅,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生活了十多年。因为伯父周恩来在家族里排行第七,周秉德就叫伯母邓颖超七妈。“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们思想的交流,共同理想的追求,是一致的,他们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他(周恩来)也跟我讲过,我要找的终身伴侣要经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所以我就找了你七妈,我就给她写信了。

▲1919年9月16日,邓颖超参与创建的天津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成立,前排右三为邓颖超、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1919年9月16日,在天津东南角草场庵天津学生联合会办公室里,觉悟社举行了成立会,周恩来邓颖超相识于觉悟社,从此他们也共同走上了革命道路,经历着人生的风雨。(点击稿件印迹|100年前,“伍豪”这样在天津诞生!了解更多)

吉鸿昌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活动现场,主持人长军富有激情的诵读了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就义诗,现场的观众感受着吉鸿昌满腔的报国热情以及壮志未酬的遗憾。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传承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之“魂”,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吉鸿昌排除万难毅然回到中国,他要求带兵抗日,却遭到蒋介石的拒绝。这一年,37岁的吉鸿昌在天津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点击稿件印迹|85年前天津有一座“红楼”,惊心动魄!了解更多)

由于对国民党腐败行为和不抵抗政策的揭露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1934年,吉鸿昌在天津国民饭店被捕,并被判处叛国罪和叛党罪。对于这样的判决,吉鸿昌当庭反驳,“我是共产党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是我毕生最大光荣。” 吉鸿昌从容的走向刑场,他随手拿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写下了这四句就义诗,并流传至今。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盛世,如你所愿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传承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力量之“源”,始终保持一心为民的炽热情怀。在“寻访红色印迹”系列主题活动现场,还来了两位重量级的嘉宾,他们就是91岁高龄,曾参加平津战役的史德山,以及88岁高龄,新中国第一代高射炮兵李兆典。

两位老人讲述着当年的故事,仿佛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节目现场,李兆典老人还将自己制作的入党志愿书当场捐给了平津战役纪念馆。

天津市人社局干部程阳当天也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并参加了整场活动,度过了自己难忘的政治生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入党的第7个年头,能够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过政治生日,缅怀革命先烈,对我来说,是一次特别难忘的纪念,正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和平和幸福,在新时代,更应该不断奋斗,用于履职尽责,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才不愧对先烈和时代,不愧对祖国。

▲天津市人社局干部程阳(右)

致敬革命先烈,重温红色记忆,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一封封家书,一段段红色的故事,让现场的每个人都接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更重要的是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带领群众奋进新时代。

在现场活动中,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走向纵深推进,面对“国家战略”,天津要着眼大格局定位角色,秉持大胸怀做出贡献,融入大战略展现作为,共同打好新时代的“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发言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的先进思想因子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思想路线、先进本质、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薪火相传并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