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网络中国节·清明
专题 天津 民生 津抖云 文娱 体育 财经 地产 IT 汽车 时尚 教育 健康 场景秀 文旅 工作室
 
 
天津上榜周边游热门目的地前十 假期共接待游客719.52万人次 同比增长1.3%
  清明节期间,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各区、各相关单位,围绕“天津始‘钟’‘响’你”“春风十里?...[详细]
从踏青赏花到夜游海河 文旅融合催热津城消费
  2025年清明假期,我市围绕“天津始‘钟’‘响’你”“春风十里?天津等你”品牌,举办特色文旅...[详细]
  • 一座城池
    旧风旧俗有待改进。加大文明祭扫的宣传工作,通过讲座、海报宣传、公益广告等载体,结合环保工作进行推行,让广大市民把对故人亲人的祭祀、追悼,从传统的烧纸钱向召开家庭追思会、网上祭扫、踏青春游等文明环保行为转化,用文明进步的新风尚为天津文明程度的提升做贡献。
  • 再见寒秋
    近年来,全市践行移风易俗,倡导网络祭祀、家书行动等,引导市民摒弃旧习,文明祭扫。
  • 王猹猹
    文明祭扫,避免因为自己的一时观念上的想法,让更多的人承受灾难性的后果。
  • 追梦人
    清明时节,追忆亲人,缅怀故人,是国人寄托哀思、怀念先人的传统节目,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祭扫并不一定只局限于烧纸钱,放鞭炮。我们可以献上一束鲜花、栽种一颗树木、或者采用网上祭扫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祭奠之情。这些方式既文明时尚,又节约环保,值得效仿。 文明祭祀、摒弃旧习,需要从意识上转变,需要你我的共同参与。
  • 三支铅笔
    禁止焚烧祭祀品买卖纸钱,我觉得挺好,以后就送鲜花,让先祖少点乌烟瘴气。
  • 芝士配年糕
    网上祭奠好处挺多的,不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适用性强,方便快捷,更可以永久保存,不失为文明又实用的好方式。
 
一段沉重又不能忘却的历史

  清明时节,走进青松翠柏掩映的天津市烈士陵园,一座特殊的纪念馆默然伫立——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以下简称劳工馆),它是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记录中国人被强掳到日本奴役或做劳工的纪念馆。这里......【详细】
 
 
蓟州区:将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提炼蓟州文化特质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蓟州区假日文旅市场消费火爆,全区重点监测的文旅商接待场所共接待85.8万人次,旅游综合花费3.8亿元。记者昨日从蓟州区获悉,蓟州区将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提炼蓟州文化特质,全力打造“独......【详细】
 
 
天津市保障假期安全稳定 排查安全隐患600余项

  记者昨日(4月7日)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结合踏青出游和祭祀活动密集、企业生产旺盛、火灾风险突出等情况,全市应急系统强化督导检查、联合防控、值守备勤,累计派出190余个检查组,检......【详细】
 
 
清明防火别忽视 莫让蜡烛变“火烛”

  每到清明时节,不少市民会通过点蜡烛、烧纸钱、放鞭炮等祭祀方式寄托对逝去亲友的哀思。然而,若稍有不慎,这些祭祀行为便可能引发火灾,给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详细】
 
 
清明假期滨海新区接待游客116.6万人次!文旅总消费增长13.3%

  春风和煦暖人间,踏青赏景正当时。作为春节假期过后的首个小长假,这个清明假期,滨海新区累计接待游客116.6万人次,其中,外埠游客69.6万人次,占游客总人数的59.69%。文旅总消费9.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3%。【详细】
 
 
清明假期,天津商贸流通企业主动融入海棠花节氛围 打造场景拉动消费

  清明假期,本市商贸流通企业主动融入海棠花节氛围,布置各类市集,推出各类商文旅联动消费场景,在烂漫花期中激发消费动能。【详细】
 
 
一份小账单,十分烟火气

  这个清明小长假,感觉有“一亿人”在天津,城市乡村人潮涌动,逛街、拍照、赏花、登山……人在旅途,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热度飙升,市集、购物、特色美食受追捧,特别是文旅融合的商品让人们不禁掏腰包。假期消......【详细】
 
 
悬崖上的咖啡馆、蘑菇尝鲜游......清明假期这些旅行玩法很有趣

  新场景带动了新消费,各式各样的新玩法也在这个假期不断涌现,带给游客全新体验。【详细】
 
 
家国永念丨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清明时节,人们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在心中扎根。【详细】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清明时节祭英烈 新征程上铸辉煌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详细】
 
 
更多
  节日起源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详细]
 
  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详细]
 
  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详细]
 
  祭祀扫墓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详细]
 
津云新媒体制作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