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涛浩淼的渤海岸边,耸立着中国最大的制碱企业之一-唐山三友碱业(集团)有限公司。这家资产45亿元、纯碱出口全国第一的大型国企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么志义,是4200多名唐山地震孤儿中的佼佼者。今天,47%的唐山地震孤儿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据了解,仅唐山机车车辆厂和开滦唐山矿948名孤儿中,就有790多名获得过省、市、厂级表彰。地震孤儿刘双勇成为开滦最年轻的副矿长;唐钢热轧薄板厂技术部部长、硕士研究生张洪波,多次主持技术攻关,事迹入选《中国当代科学家发明家大辞典》;工学博士朱立光,从北京科技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后回到母校河北理工学院,在担当教学任务的同时先后承担9项科研课题,如今已是学院科研处处长。
唐山大地震后,国家在石家庄、邢台和唐山等地建立了5所育红学校,集中收养了2000多名孤儿。为使孤儿们健康成长,各级政府派专人负责他们的抚养、教育和就业。孤儿们98%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100%就业,46%加入党团组织。(张洪河 佑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