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中国民航学院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伴随着新中国民航事业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发展历程,中国民航学院迎来了建校50周年华诞。
市委书记张立昌为学院题词“培育优秀人才,服务经济建设”。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盛霖,出席校庆50周年庆祝大会并讲话。国家教育部和民航总局分别为中国民航学院校庆发来贺信。
市委副书记刘胜玉,市委常委、教卫工委书记邢元敏,副市长王述祖等市领导及海军航空兵司令员马炳芝中将,民航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国庆,民航总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建玉,中国民航学院第一任校长方槐和国家空管委、国家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应邀出席了庆祝大会。国际民航组织、民航院校、驻外使馆的有关人士也出席了庆祝大会。
李盛霖在致词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民航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历届校友致以热烈祝贺和节日问候。他说,50年来,中国民航学院为祖国民航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天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天津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和探索,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对外交流合作和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他说,这些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教育兴旺、天津兴旺”,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教育投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市委、市政府殷切期望在天津的所有高校要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为我国和天津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刘剑锋在致词中代表民航总局对天津市及国家有关部门,对民航学院建设和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长期以来,民航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严实向上”的校风和“笃学、精博、严实、创新”的学风,学院总体实力大大增强,学院规模由小到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50年来,民航学院为民航系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各类专业人才。希望民航学院继续发扬学院的优良传统,巩固办学特色,大力开拓进取,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把民航学院建设成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法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多学科、开放式、现代化的民用航空大学,成为我国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为民航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再立新功。
中国民航学院是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的,是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民航飞行、机务和运营管理人才的民用航空学校。50年来,中国民航学院已为民航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万余名,其中在民航工作的毕业生占全国民航职工人数的六分之一,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经过50年的发展,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民航学科门类基本齐全、专业配套、培养规格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学院现有7个硕士点、32个本专科专业和一批民航继续教育专业,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重点实验室4个,国际国内培训中心6个。
庆祝大会后,李盛霖、刘剑锋等领导观看了学院校史展。中国民航学院董事会也于大会后宣告正式成立。校庆期间,学院还将举办21世纪民航教育国际论坛等系列活动。(记者张熠马凤华金永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