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题词纪念 | 从1984年12月6日泰达初创到17年后的今天,在泰达这片33平方公里土地上实现的工业产值已相当于这块昔日晒盐场产值的36000多倍。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电话机生产基地,3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近万家内资企业的汇聚之地。也由此成为中国最好的开发区之一,其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所有开发区中名列第一。
天津开发区1984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设,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现已开发25平方公里,已出售、出让约20平方公里。开发区还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了化学工业区、逸仙园科学工业园和微电子工业区3个小区,去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天津出口加工区,也于今年6月28日通过海关总署等八部门验收,已具备企业入驻条件。此外,开发区还走向世界,与埃及政府共同创立埃及苏伊士经济特区,并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设立办事处。
从1984年至今,天津开发区已累计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167.28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144.92亿美元。美国、香港、韩国、日本、台湾等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在此投资了3395家企业。《财富》500强跨国公司中有30家在开发区投资了50多个项目。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234家,上亿美元的有11家,10亿美元的有2家。形成了以摩托罗拉、三星集团为代表的电子通讯业,以SEW、拉法基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以霍尼韦尔、史克必成、诺维信为代表的精细化工和生物制药业,以可口可乐、雀巢、顶益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业四大支柱产业。其中开发区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2000年全国信息制造业销售总额为5564亿元,开发区为500亿元,约占全国的10%,利润约占全国的18.5%,利润率居全国第一,远远高于上海、江苏、深圳和北京。"九五"期间,开发区GDP平均增长26.1%,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5.9%,出口平均增长27.2%,税收平均增长24.7%。在招商引资、科教兴区和形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 生活区鸟瞰 |
今年1-11月份,开发区克服美国经济衰退、欧盟经济下滑、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等不利影响,完成GDP280.3亿元,可比增长22.4%;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774.9亿元,可比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亿元,可比增长75.4%。
在招商引资上,今年1-11月份,开发区累计合同外资金额20.1亿美元,投资总额17.57亿美元。又有70多家外资企业进驻泰达。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环保产业、汽车零部件和信息产业等,如搜房资讯、丰田树脂、丰田冲压部件、爱信车身零部件、和信德利科技等公司。
在科技创新上,200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1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6.1%,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6%。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8.5亿美元,增长31.2%,占全区出口额的59.7%。2001年1月至10月,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57.96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区工业产值的65.8%。全区主营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达到289家。为了促进泰达科技事业和产业化进程,自1996年开始,开发区先后建立了泰达国际创业中心、天大科技园、泰达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孵化高科技技术,引入风险投资,将高新技术推向市场。并于1999年成立了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2000年制定和颁发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级人才入区的"双高政策"。今年10月9日,召开了开发区博士后工作会议。并提出了加快开发区信息化建设进程的E-TEDA("数字化开发区")理念,目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展开。同时开发区加强了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南开大学合办的泰达学院已开学1年,与天津大学合作建立的天大科技园项目已竣工,并已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科海沃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院水声工程中心、"天大方圆"工业结晶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泰达华生生物园等项目入驻并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力转化工作。截至2001年10月,开发区共引进并认定近200名高级人才,其中包括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学者,这些高级人才全部具有高级职称或项士以上学历,博士及博士后占30%。泰达培育这些研发中心和孵化基地致力于电子信息、软件、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纳米技术、生态环保等高技术领域。到今年10月,已累计孵化企业50家。
城市建设上,截止到2001年11月,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1.4 亿元,累计房屋开工面积699.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35.82万平方米。天大科技园、津滨高速、滨海立交桥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成。连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轻轨工程已经启动。区域通过ISO14001认证并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开发区公用事业性企业全部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目前管委会系统也正在认证中。17年来,开发区累计形成基础设施能力:道路面积357.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53.7万平方米,给水管网236.1公里,排水管网457.6公里,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并启动了中水回用工程。供热370吨/小时,供电200兆伏安,供燃气8.7万立方米/日,供水18万吨/日,程控电话装机容量6.5万门。2001年,开发区绿化项目18项,投资总额1.9亿元,建设并将完成环岛公园、森林公园、大地公园、生活公园、防护林与道路绿化等。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断提升着泰达的综合竞争优势。截至目前,泰达已形成一个包括幼儿园、小学、国际学校、职业中专和大学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基本覆盖全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体育事业形势喜人,成功举办了开发区艺术节、运动会,泰达足球队也取得好成绩。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并完成"泰达服务品牌"工程。公、检、法、武警等为开发区营造了越来越法制化的优良的投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