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新区2002年工作会议不久前在开发区召开,会议提出了2002年滨海新区的工作思路、主要经济指标建议计划。在这一计划中,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净增12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净增260亿以上,这样高的目标显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记者注意到,滨海新区高层领导在2002年工作要点中特别指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区各单位要在新的一年里决战“三、四、五”。
何谓“三四五”,且看分解。
“三”———完善三大功能
继续完善现代化
工业基地功能
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力度,提升工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支持现有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推进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积极推进工业战略东移,优化新区工业布局。重点做好钢铁工业易地改造、钢管公司二期建设、化学工业布局调整、开发区医药小区、临港工业区等项目的规划和配套服务工作。促进重点工业项目快速发展,全力支持中海石油、摩托罗拉、三星集团等大型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抓好三星手机、三洋手机等项目的达产扩产工作。
继续完善现代化
物流中心功能
天津港继续推进港区功能和货类结构调整,加快“北煤南移”步伐,尽快形成“南散北集”的功能格局。进一步完善保税区国际物流功能。年内建成保税区“出口商品采购中心”和“进口商品一级市场”,建成天津国际保税汽车展销中心,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覆盖全区、辐射区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实施候机楼改扩建和飞行区改造工程,完成空港联检楼建设并尽快投入使用。同时加快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开发进度,年内完成0.55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和2万平方米的厂库房建设任务,加快招商工作,实现一批企业的注册、运营。
继续完善商贸
金融旅游服务功能
加快中心城区商贸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塘沽区解放路商业街二期和新洋市场改造等工程。培育和建设一批商品和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积极引进连锁经营、代理制、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和管理技术。加快开发区金融区的开发建设,吸引一批跨国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落户新区;做好组建滨海发展银行的各项筹备工作;争取国家支持,利用开发区、保税区和天津港的优势,探索开办离岸金融业务;探索组建中外合资基金、合作基金,增强新区对外融资功能;重点做好游艇俱乐部、航母舰船游乐港、海上世界等大型旅游项目的协调和规划布局工作,加大对开发区工业旅游、塘沽区商贸民俗旅游等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实现四个突破
研究制定招商引资与投资促进新策略,在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上取得新的突破
不断探索扩大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在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利用外资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拓展招商方式,加大以商招商的力度,在吸引外商投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港口和城市建设方面加快利用外资步伐;不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力争在现代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资实现新的突破。确保全年实现合同外资额36亿美元以上。
在开拓国内市场上,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力争年内吸引内资突破20亿元以上,力争个体私营经济在区属经济中的比重全年提高2个百分点。
进一步加大环境、形象工程建设力度,在现代化港口城市标志区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
继续抓好煤尘、碱渣以及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6月底以前,海河以北、港区以外所有仓储场停止储存煤炭,年底前天津港北疆港区停止煤炭作业,散货物流中心以外煤炭仓储场全部关闭。完成六号汪子碱渣山治理,全面展开三号路碱渣山高标准住宅区建设以及造山、挖湖、修河、绿化美化工程。天津碱厂尽快完成工艺设施改造,彻底消除白色污染,体现城市形象的重点建设工程加紧建设。
大力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力争使新区服务业实现新突破
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培育和组建一批现代物流示范企业,在口岸物流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港口吞吐量力争完成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0万标准箱,保税区进出区货物总值完成50亿美元,口岸贸易额实现更大增长。
依托新区旅游资源开发,拓展商贸旅游市场,开展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化、经贸活动,继续办好塘沽区第五届津沽海会、汉沽区第二届钓蟹节、大港区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筹备好首届世界大学生滑水运动会;开发区、保税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影响,做好会展经济这篇大文章。
加快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积极培育会计、律师、咨询、代理、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行业并不断壮大。积极引导社区福利、便民服务和卫生保健等社区服务业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采取多种方法,加快培养和引进服务业各类急需实用性、中高级人才,满足各行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法制建设,在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
尽快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做好新区有关政策、条例的修改、完善工作;加快新区条例的立法进程,力争年内《滨海新区条例》颁布实施;开发区、保税区的管理条例也要做相应修改,努力营造促进新区经济发展的法律氛围;同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政策透明度、公平执法以及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经济的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在建工程75项估算投资85亿
形象建设大冲刺
“一年一个大变化,三年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是滨海新区在形象和环境工程上的奋斗目标,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区启动了新世纪形象、环境工程十六大类近百项工程的建设,津滨轻轨、唐津高速、海河大桥、核心区内环线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经过多方努力,新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都迈向了一个新水平。
滨海新区2002年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是新区形象、环境工程建设的关键年、冲刺年,重点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塑造滨海新区形象。今年滨海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加大投入,编入今年建议计划的共有13大类75项工程,投资估算85亿元。下面列出的虽是部分项目,但已经让我们感受到新区建设的铿锵脚步。
滨海新区2002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计划(部分)
项目名称
铁路和轨道交通
津滨快速交通
铁路津板桥至东大沽段技术改造
道路工程
海滨大道
津晋高速公路天津东段
丹拉公路支线天津南段
塘汉———汉北联络线(南环)
杨北连接线
开发区道路建设
塘沽区道路建设
渤海石油公司周边道路整修
新开北路
汉南路改造
大港区内道路改造
港塘路拓宽改造工程
桥梁工程
海河大桥
五大街跨京山线桥
临港桥改造
第二大街跨京山线桥
南海路人行天桥
车站北路跨京津塘高速公路立交桥
中心北路人行天桥
福建北路人行天桥
新华路立交桥改造
车站立交桥改造
汉沽北环桥
港口工程
散货物流中心
南疆煤码头设备完善
南疆港9#、10#泊位
十万吨级深水航道二期
东突堤北侧集装箱泊位改造
北大防波堤
南疆1#靠船墩改造
一港池7#、8#泊位改造
天津港其它工程
民航工程
滨海国际机场扩建
空港物流区市政设施
建设内容
桥涵工程轨道,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机车采购安装
新建邓善沽至东大沽站间复线和东大沽车站改造
完成高速路段、独流减河桥、靖海桥桩基施工
26公里高速段桥梁及路面结构层全部完成
海河大桥主塔完成,其它大桥主体完成,完成全部路基土方
南环线及4公里道路全部完成
500米道路接连
第十大街、北海路、七大街二期等
福州道、大连东道、上海道等道路修建
闸南路、河口街、渔船闸等道路整修
道路大修、路灯建设等
12公里道路改混凝土路面
胜利街、育秀街北延,凯旋街南延
长21公里,宽26米(路)+60米(绿带)
竣工通车
桥宽28米,长678米
结构大修、桥面加宽
桥长1400米,面积20000平方米
三大街跨南海路
桥长505米,宽28米,桥梁面积14140平方米
建跨四号路天桥一座
建跨四号路天桥一座
立交桥南侧,建新华路至滨海立交桥匝道
建设大连道上桥匝道
竣工通车
重点建设中心堆场、道路、给排水、绿化等,长廊、胶带机开始基础施工
建设装船系统和辅助堆场
建成5万、2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各一个
航道水深达-14.8米,底宽210米
改建集装箱泊位4个,新增能力150万标箱/年
新建防波堤:东段5482米,北段3480米
将靠船墩改造为10万吨级原油接卸码头
改造为集装箱泊位,形成通过能力25万标箱/年
港区道路、环境改造等
候机楼改扩建,飞行区改造等
给水、排水、道路等
“五”———强化五大优势
强化对外开放优势
不断完善以开发区、保税区为重点的外资审批、管理、招商等利用外资管理体系;建立新区对外招商资源信息库,不断充实招商项目储备;加快新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规划管理,营造新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政府、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完善新区互联网建设,加大新区整体对外宣传力度。
强化技术创新优势
加快制定出台《滨海新区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环境,不断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建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吸引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及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开发区;加强与天津市技术交易市场合作,充分利用香港二板市场和即将推出的深圳创业板市场,建立由项目市场、资金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组成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大力扶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强化体制创新优势
继续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积极促进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通过多种途径,下力量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力度,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监督、营运效能,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在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强化产业布局优势
实施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各功能区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土地利用、财政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注重各功能区之间的政策协调,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发挥对新区产业布局的导向作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重点扶植新兴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力求区域产业布局合理,形成若干相对集中的工业产业群落,实现聚集效益,提高工业竞争力。
强化区域功能优势
进一步明确各功能区功能定位,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开发区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开发的双赢模式;促进新区大型工业基地、现代工业加工区、高新技术园区、现代物流区、商贸、金融、旅游服务区的协调发展,初步形成新区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经济综合功能,不断增强滨海新区对环渤海和北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记者徐庆举 见习记者张华 通讯员巩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