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津开发区的不断发展,为了吸引高级人才,2000年3月2日天津开发区颁布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暂行规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暂行规定》的"双高"政策。
政策颁布以来,天津开发区以落实"双高"政策为基点,营造人才环境,人才引进取得可喜成绩,共计审批了高级人才191人,其中创业型高级人才24名,引进型高级人才167名。为创业型高级人才发放电讯补贴30.4万元(每人每月1000元,发放2年)。为引进型高级人才发放安家费322万元。2001年8月24日开发区成立了由区内高级人才、国家级专家、博士后组成的高级人才联谊会,联谊会成为广泛联系区内外高级人才的纽带,为提高学术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9月,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兴建的高级人才公寓落成,90名高级人才喜迁新居,使他们安心投入科研工作。在总结"双高"政策实施的经验基础上,2001年底开发区对原"双高"政策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新的吸引高级人才入区的规定,新政策对高级人才有更大的吸引力。天津开发区劳动人事局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开展人事代理以社会化管理企业生产服务保障人员;积极协调与市劳动局关系以确保企业正常使用外地工;开辟"泰达人才热线"和《滨海时报》"泰达人才专版"以广揽天下英才;举办有针对性的人才集市以提高"引智"成功率;建立高级人才信息库以使招聘有的放矢……通过这些具体而有效的工作,天津开发区的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1999年,天津开发区一次性为回津工作的摩托罗拉的164名出国培训工程师颁发了《开发区高级人才证书》,并拨款350万元作为安家费。
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博士后的引进工作。1999年5月4日,天津开发区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随着2000年上半年,天津开发区公布的"双高"政策占据了国内人才政策的"制高点",在海内外学子中间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后,天津开发区高级人才引进工作进入加速度时期。
4月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李吉平成为进入泰达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第一人,紧随李博士之后,进站博士后如雨后春笋,截止目前为止,先后有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刘群录、南开大学博士姚传义等8名博士后进入泰达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有的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目前,天津开发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全国首批在开发区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已经建立分站10家,涉及生物化工、机械电子、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产业,在站博士后达到14名,另有10名博士后与分站达成意向,将于近期签订入站协议,开发区为博士后发放了博士后补助金55万元。中环三津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园林绿化公司等一些分站的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已建站企业良好示范作用的带动下,中科海讯科技公司、国家纳米产业化基地、方圆科技结晶工业公司、华志计算机应用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过滤工程公司等开发区高科技企业又纷纷提出建站申请,预计到2002年底开发区将建立博士后工作站20个,在站博士后超过40名。
由天津开发区与欧美同学会联合举办的"21世纪中国与国际人才竞争研讨会"于2001年12月21日至24日在天津开发区召开,这是天津开发区加大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力度的战略举措之一,与会海内外学者近300人,携带项目46个。大会期间与会代表分别就科技、教育、经贸、金融、社科和人文等方面展开研讨,同时海外代表携高新技术项目与国内企业展开经贸洽谈,达成合作意项38项。
除了注重引进人才之外,天津开发区劳动人事局还非常注重现有人才的再开发。劳动人事局有关部门积极广泛地开展了高水平的各种知识技能培训,致力于提升现有人力资源素质。2001年7月19日,开发区劳动人事局举办了首届"泰达杯"职业技能大赛。共吸引了来自摩托罗拉、三星电子、可口可乐等大型跨国公司和其他区内单位的40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项目涉及计算机、无线电、客房餐厅服务等。比赛结果表明,天津开发区拥有极为优秀的员工队伍。通过此次比赛,区内企业更加认识到了抓好全员培训工作的作用,今后还将以此次大赛为基本模式,在区内建立鼓励企业进行培训、激励职工苦学技术的激励机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突出地表现在人才、智力资源的竞争,开发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力争在智力引进方面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