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素丽、王忠诚、马国馨……提起这些响亮的名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们在各自行业、领域中曾经创造的一流业绩。新的世纪,这些全国劳动者的楷模,又为“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增添了新的内涵,给祖国和人民奉献出新的光彩。
王忠诚:培养大师的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的领军人,全世界唯一一位完成脑外科手术一万多例的医生。为把手术刀传递下去,76岁的他,正在努力为青年人成长搭架“人梯”。
安徽农民吴荒洲半夜被家人送进北京天坛医院,因为脑干胶质瘤已经没有呼吸。主治医生张俊廷虽然对治疗胶质瘤有把握,但面对患者呼吸停止这一手术禁忌有些顾虑,天还未亮他就去找指导老师王忠诚。看过检查结果,听了张俊廷的手术方案,王忠诚果断决定:“有一线希望就要争取。”在4个多小时的手术过程中,王忠诚忍着剧烈的腰痛一直坐在张俊廷身边,通过显微镜的助手镜观察手术操作,不时提醒自己的学生。几星期后吴荒洲走着离开了医院。张俊廷完成一台漂亮的手术,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怕手术失败的心理恐惧是老师带他闯过去的。
王忠诚常对学生讲:“我希望你们拿起手术刀,在世界神经外科状元榜上不断刻上中国两个字。”正是这样的追求,使王忠诚所领导的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先后为全国培养了25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许多人如今已是当地的学科带头人。王忠诚讲学的足迹遍及西藏、新疆、宁夏、湖北、浙江、广东、福建,多次指导当地医院攻克难关,并在贵州建立起西部地区第一家脑外科专科医院。王忠诚近几年撰写的《神经外科学》、《神经外科手术学》等4部专著,成为我国神经外科医生的最新教材。
去年9月,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授予王忠诚新世纪第一枚最高奖奖章。联合会主席萨米教授在授奖时说:你是培养大师的大师,你为中国神经外科组建了一支不同年龄的队伍。
李素丽:真情塑造服务品牌
李素丽是北京公交战线的一面旗帜,她的热情服务曾使平凡的售票工作充满了人情、洋溢着温馨。在当了18年售票员后,这位老模范又以服务热线的形式,将个人的服务规范成一个品牌,形成了一个服务群体。
1999年12月李素丽与23名姐妹组建起“北京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在北京市首次为百姓出行、换乘车提供24小时的交通信息。李素丽深知,要形成一个品牌只有经验和热情远远不够,严格的管理规范才是高水平服务的基础。从热线建立之初,她就与大家一起将各自的服务经验交流、总结,升华规范成《公交服务热线管理规定》、《接线员岗位职责》、《接线员工作程序及标准》、《接线员工作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用规范保证这个充满个性的服务品牌能运行有序、质量稳定。
针对近两年北京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公交线路变化频繁的新情况,李素丽组织热线工作人员利用班余时间走访线路,人人熟知了全市700多条公交线路和900处机关单位、旅游景点,使电话咨询能做到得心应手。为配合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服务热线又编制了《接线员岗位英语30句》,要求接线员能用简单英语提供服务。
真情的付出,使服务热线再次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李素丽式的服务正传递给更多的人。
马国馨:“我希望见到群星灿烂”
翻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就会发现像北京国际金融大厦、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奥运村规划等一批获奖的建筑设计,均出自青年建筑师之手,胡越、王兵、李大鹏、崔克家、陈晓民、马泷……这些优秀青年建筑师已在行业里星光闪烁。然而谈起自己的成长,他们提到最多的名字却是:马国馨。
作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主持设计的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等已蜚声海内外,曾多次获得国家大奖。对此,马国馨并不满足。他说:“我们设计院在国内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形成人才群体,这就要求有一个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我希望见到群星灿烂。”
为建立个好机制,马国馨颇费心思。他排除多方阻力,改变设计院上传下达的机关管理模式,尽量减少工作层次,鼓励青年人大胆创新;他努力探索信息价值的利用机制,使其具备过滤和孵化功能,帮助青年人少走弯路;他制定出人才使用、进修、休息、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将培养体现在细微之处。“建立新机制是我这几年最重要的任务。”为此马国馨写出数篇论文。
青年建筑师胡越告诉记者:“马总传授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工作中我们很少感到论资排辈的压力,他所创造的工作氛围,使青年人能尽情发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