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的陈杰没有想到,她写给街里的一封反映问题的信,竟然让街道做出了一个百姓拍手称赞的决定:收回年租金50万元的出租房屋,建立社区服务求助中心,转变作风、方便群众。
2000年3月,陈杰需要办理计划生育手续,她到居委会、街道计生办、劳保科等几个部门跑了几次才办成,耽误了很多时间。于是,她给街道党工委写了一封信反映这个问题。接到信后,街道工委立即研究,决定将位于寸土寸金的解放路上原来出租的近300平方米的门面房收回,建起社区服务求助中心,把涉及劳动就业、家政服务、计划生育、法律咨询和优抚救济的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对群众实行“一站式”服务。目前,这个中心每月接待群众3000多人次,以前需要往返多次的事,现在一次就能办成。
50万元的租金对街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小白楼街工委书记贾凤莲却认为,只要是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经济上再大的损失也值得。她告诉记者,现在,小白楼街已经形成这样一个制度,干部们每个月都要下社区摸底搞调研,根据群众需要制定工作方案,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钟莱的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还没有工作,生活很困难。拿到北京重点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后,一家人为学费发愁、抱头痛哭。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了解到情况,马上发动街居干部和驻社区单位为他捐款4000元,驻街单位海军航保部和区审计局还开展献爱心活动,每年资助小钟3000元作学费,直至大学毕业。小钟的父母逢人就说,住在小白楼街是他们的福分。现在街里还有60多个像小钟一样的特困家庭的孩子得到资助。
“和平之春”、纳凉晚会、中秋赏月、上元灯节等活动给社区居民呈上了精神大餐,合唱队、秧歌队、书画社活跃了文化生活,社区学习给居民大脑充了电。残疾人受到关爱,下岗职工得到培训、安置,鳏寡孤独的老人又找到了家。特困家庭更是受关注,区里干部的“一助一”活动和“万名党员干部送温暖”活动让他们走出困境。
指着一摞厚厚的表扬信,贾凤莲书记告诉记者,其实激励街道干部工作的还有社区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现在社区志愿者的活动蓬勃开展,街道培训过的理发师傅经常义务为周围群众理发,达文里社区的纳凉晚会是小区一位以前从来不参加社区活动的歌舞厅老板无偿提供的。他们说,街道干部为咱百姓办事咱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咱为社区做点事也是应该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