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村信用社的信贷员,卢锦金只能审批5000元以下的贷款。然而,他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权力”,用点点滴滴的信贷资金,帮助5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卢锦金任闽西永定县龙潭信用社铜联分社负责人15年来,经手向所辖的铜联、联中两村农民发放贷款8000多笔,金额累计6000多万元,笔笔见效益,没有一笔呆帐,极大地增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我的工作很重要,但我感到自己很平凡。”卢锦金觉得这一切都很平常。
贷款一户 致富一家
卢锦金年近花甲,在信用社当信贷员已42年。往事如烟,他依稀记得1981年贷款给铜联村农民陈初增的事情。当时陈初增年仅17岁,家境贫寒,想开店又没本钱,还在龙潭信用社的卢锦金知道他有经商头脑,毫不犹豫地贷给他500元。陈初增用这笔小贷款掘得自己的“第一桶金”,生意越做越大,仅从卢锦金手中就累计贷款20多笔100多万元。已是“百万富翁”的陈初增动情地说:“没有老卢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联中村农技员王清海有养殖技术,却一直找不到致富之门。2000年冬,卢锦金了解到养殖三元瘦肉型猪效益好,迫不及待地步行五六公里去找王清海,开导他利用荒地办养猪场、发展生态农业,并一再给他提供贷款。如今,王清海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
近几年,卢锦金为当地群众送去了40多个种养项目,发放了3000多笔总额5000多万元的“支农贷款”。铜联、联中两村石材开发、汽车运输和种养业多元发展,去年社会总产值达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多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200多倍和7倍,在全县率先进入小康行列。
村民卢视安说:“现在我们这边走上富裕的,80%是老卢‘贷’出来的。”联中、铜联两村村支部和村委会送来了锦旗:“农村经济的发展,功劳在于信用社”。
“我自己农民出身,不想农民还想谁”
卢锦金不会骑车,出门就是走路。他热天戴顶草帽,雨天撑把雨伞,奔波在地头田间,成了山村移动的“风景”。农民白天干活不在家,他就利用早晨、中午、傍晚时间上门,哪些人有困难,哪些人有技术,哪些人守信用,哪些人会经营,他都了如指掌。
卢锦金总是为有困难的村民雪中送炭。卢繁荣贷款1.5万元搞运输蚀了本,心灰意懒,对找上门来的卢锦金说:“你不要来催款了,我这辈子还不了了。”卢锦金开导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不能做点其他事情?你原来就会屠宰,我再贷2000元给你启动。”卢繁荣干起了老本行,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仅归还了旧欠,还在信用社有了积蓄。
5年前,运输专业户卢仁中的汽车在厦门灌口出了事要赔巨款,东挪西借还差3万元。他想找卢锦金借钱,妻子说:“没用的,买车时借的1万元还没还清呢。”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卢锦金来了。他了解情况后找龙潭信用社领导汇报,为卢仁中争取了3万元贷款。往事历历在目,卢仁中感慨万千:“在这节骨眼上,要不是老卢拉一把,恐怕就爬不起来了,老卢真是农民的好财神啊!”
卢锦金自己的生活却远没有“财神”的潇洒。他的家在抚市镇基安村,至今还是10多年前盖的低矮屋子,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回家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路程,他却很少回去,每次回去都是来去匆匆,生怕村民有事找不到他。“我最希望大家能富起来,如果大家富起来了,我做乞丐要饭还是可以要得到来吃的。”卢锦金说。
“我的原则是讲信用”
今年4月,铜联、联中两村以无一笔不良贷款的优良记录,被永定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评为信用村。信用村村民贷款利率可以下浮,贷款资金优先保证,小额信贷无需担保,筹资发展的路子更宽了。
人们说,铜联、联中的信用,是卢锦金一手扶持起来的。他每年发放几百笔贷款,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收,而是进行全过程跟踪,通过各种渠道向贷款户本人以及周围的群众了解掌握贷款的项目效益以及使用情况,一发现问题马上追回。曾有一位养殖户以扩大养殖规模为名贷款9000元,实际上却是拿去开国家三令五申要关闭的小煤窑,卢锦金知道后急忙把贷款如数收回。
讲信用必须不徇私情。当年,农民合股买车跑运输挺赚钱,卢锦金的小儿子想凑几个股份,卢锦金却不给他贷款,理由是他不符合条件。卢锦金耐心地向儿子解释:“如果你带头违反制度,我怎么能搞好工作?”
讲信用须有一身正气。有一次,一位农民想找卢锦金贷款,送上一个“红包”,没想到遭来一顿训斥。也有人以“提供贷款资金、利润对半分成”的条件拉卢锦金入股,他同样严辞拒绝。他说:“一沾上权钱交易这个边,事情就会永远也说不清楚。”
农民致富,信用社发展。近几年,铜联分社存款总额直线上升,目前贷款余额达240万元,全部是优质贷款。“信用社的钱是农民的血汗钱,一分一厘都要用好。”卢锦金心里想的,还是他的农民兄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