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静,一位已去世1年多的女党员。可是,她的名字和事迹却仍然被黑龙江和山东两省与她相处过的人所铭记,所赞扬。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几位老“垦荒”回忆说:“左静助人为乐,一切为了他人的幸福与利益。”
1992年,30岁的左静作为一名农工在这块黑土地上加入了共产党。3年后,她下岗离开“北大荒”,来到山东省济宁市打工。
在济宁市第十七中学打字社内,她是个临时工,但她始终把自己当成主人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时到今日,王平老师的脑海里仍经常出现左静当时多次连夜打印讲课材料和试卷的情景,王老师这样评价左静:“任劳任怨,热情而细心,一心为他人。”
左静多年按时寄党费给农场党组织,1997年3月她把党员关系按组织程序转来十七中学,成为一名无正式户口、无固定工作、却有正式固定组织关系的党员。左静曾和同事们说:“入党是我追求了许多年才实现的愿望。一家三代人里,就我一人入党,很光荣。党籍是我的生命。”
此后,她的身影活跃在学校党员民主生活会上,真诚地提出自己对学校改革的意见;她全身心投入校内外义务劳动;她还多次为灾区捐款。济宁市委组织部干部张振川谈到左静,赞佩地说:“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下岗来打工的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环境中,左静都没有忘记自己是名共产党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几个月后,左静经人推荐而转到济宁市中区福利树脂厂工作。这是一家以残疾人为主的企业,左静是工人中唯一的党员。很快,她的表率作用赢得了工人师傅们的赞扬。
每天早晨7时之前,左静就从5公里外的住处赶到厂里,默默地打扫工区的卫生。随后,她开始与其他男工一起装卸那一个个重达150公斤的化学试剂桶;她的身上经常被磕碰出血,衣服渗出斑斑血迹!
利用午休时间,左静从废弃蜂窝煤中拣出能烧的部分重新使用,为工厂节省每一分钱。春节放长假,她主动要求在厂里值班,丈夫和孩子只好轮班为她送饭。
后来,左静又学会了一些哑语,成为聋哑工友的好朋友和他们对外交往的“翻译”。对肢体发育不全、弱智等几位残疾同事,她格外关心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钻研业务。这期间,左静为抢救危重伤患人,两次义务献血600升,却没休过一天假。
在左静的模范作用带动下,这个厂的职工人心思进,工作效率明显加大,产值稳中有升。左静受到了人们敬重,同事们称她“左大姐”,领导们叫她“左老师”。
厂长岳春元说,左静虽然是一个“外援”党员,却让全体员工看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6月,在一次体检中,年仅38岁的左静不幸被确诊患了中心型肺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但是,左静没有被病魔击倒。她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并且抓紧时间为企业多做事:每次化疗完,她就赶回工厂上班:鉴定产品质量,打扫卫生,帮工友购物、做饭……
一天,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准备与医院联系一下,通过公证处签一个协议,实现我心中的诺言。”弥留之际,她用最后一丝力气向党组织代表说:我死后,将遗体捐献给济宁医学院做教学科研用,算做我最后的一笔“党费”!
左静病逝后,济宁市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地前去医院为她送行。
时至近日,仍经常有人到介绍左静事迹的展馆献花,追忆她的英灵。当地一位党委领导说:“流动党员”左静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山东、黑龙江两地的党员们将永远怀念她,学习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