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徽砀山县葛集镇白腊园村采访,提起村党支部书记刘瑞莲,村民们都说:“她是俺庄户人家的好当家!”20年来,刘瑞莲以她艰苦创业的实绩、扎实苦干的作风、勤政为民的情怀赢得了人们的拥戴。
1983年,刘瑞莲刚开始担任白腊园村党支部书记时,这里还是出了名的贫穷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8元。有句顺口溜说道:“泥土墙,茅草房,红芋片子当主粮,只见姑娘往外嫁,不见小伙当新郎。”上任伊始,刘瑞莲用超前的眼光和思路带领村民共奔富裕路,使白腊园村很快大变样。
近20年来,刘瑞莲先后组织村民作过三次大的种植结构调整。刚上任的她经过调查论证,决定改变单一的粮食结构,从种植果树上做文章。她首先把目光投向村里原来栽植的400亩金元帅苹果园,由于缺乏技术、管理不善,果园一直没有收益。在刘瑞莲苦口婆心的动员下,村民们掀起科学管理果树的高潮。1985年,400亩苹果获得大丰收,人均纯收入达到400元,远远高出周围村的收入水平。
科学技术为白腊园打开了致富大门,全村干部群众思想从此大转变。刘瑞莲顺势引导,带领大家积极引进水果新品种,在全村统一栽植了日本红富士苹果。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红富士达到盛果期,199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500元,1995年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群众的口袋鼓了,全村的泥巴墙、茅草房慢慢变成了小洋楼,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开始进入了农家,白腊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富而思进,白腊园迈开结构调整的第三步。1998年,全国水果价格大幅下跌,白腊园村的苹果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刘瑞莲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分析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到仅靠苹果单条腿走路不行了,必须另谋出路。经过反复论证最后统一思想,村支部决定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棚油桃。他们同时决定,引导群众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办起了神康银杏叶茶厂,并发展波尔山羊养殖,目前全村波尔山羊已达1000余只。
在改种大棚油桃时,面对像自己拉扯多年的孩子一样的苹果树,村民们举不起斧头,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刘瑞莲第一个抡起斧子砍了自家的果树,全村党员干部纷纷带头,清理了800亩老果园。她还多方奔走,为困难户争取建棚贷款80多万元。村民吕福华种油桃致富后满含热泪地说:“共产党的干部太好了!”
今年春天,为了把村民的油桃销出去,刘瑞莲从家里拿出2000多元钱,带着几个村干部跑到上海、杭州考察水果市场。他们渴了喝大碗茶,饿了吃阳春面,晚上舍不得住旅社,就住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工夫不负有心人,白腊园的油桃10多天就销售一空,今年仅油桃一项村民户均就收入3万元。看到油桃变成大把钞票装进了村民的口袋里,刘瑞莲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作为村支部书记,刘瑞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风雪交加,油桃园里好多大棚被狂风撕开。刘瑞莲率领村干部组织村民组织抢修,哪一家人手少,她就帮哪家;哪一处灾情重,她就冲到哪里。她嗓子喊哑了,手磨破了,村民的大棚保住了。第二天早上,她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自己家的大棚前,看到满棚冻蔫的桃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现场的村民哭着说:“刘书记,你只顾大家不顾自家,俺们打心里服气!”
在枝繁叶茂的果树园里,记者找到了这位好支书。面庞黝黑、目光深邃的刘瑞莲对记者说:“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有尽到做女儿、做妻子、做母亲的责任,我对不起身边的亲人们。但我始终恪守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职责,为了党和群众的利益,我问心无愧,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