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津市再就业义务指导员于淑娴(左)到一商店为下岗职工联系工作。 |
她已是79岁高龄,满头银发,但为给下岗职工找工作,仍蹬着三轮车每天四处奔波。她就是原天津市河北区月牙河街涪江北里居委会主任、老党员于淑娴。在担任再就业义务指导员的10多年间,于淑娴已经为上千名下岗职工找到了工作。
于淑娴是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1977年她退休后到居委会工作,20世纪年代中期当上就业指导员。为了帮助当时的待业青年找工作,她把周围的单位都跑遍了。逢年过节,她首先是到各单位去打听有没有什么需要居委会帮忙的,以“联络联络感情”。慢慢地,这些单位只要用人,就告诉于大娘。时间一长,她积累了大量就业信息,为数百人找到工作。
两年前,于淑娴从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可为下岗职工找工作却没停止。她仍然四处搜集就业信息。有人劝她说,退休了,应该在家享享清福,可她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哪有退休这一说!”而这时,找她的多是大龄下岗职工,而这些人大都上有老下有小,是最困难的人群,工作越来越难找。她更得多花点力气,多想些办法。
一谈起于淑娴对他的帮助,50岁的朱宏生就热泪盈眶。一次,他上消化道出血摔倒路旁,是于淑娴将他送进医院,并每天派人照顾,使他脱离危险,身体康复。后来他下了岗,因年龄大难找工作,又是于大娘多方奔走,为他找到了看大门的活。
 |
| 在天津市再就业义务指导员于淑娴的"于大娘义务职业介绍所"里,挤满了前来求职的人。 |
由于下岗,32岁的李常友感到前途渺茫。于大娘不仅对他进行安慰开导,并介绍他到一家康复医院当了护理工。李常友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热情积极地工作,受到单位的赞扬。
于大娘为下岗职工找工作不收任何费用,给她送礼的不仅被拒绝,还要受到批评。家住涪江北里的刘选科夫妇俩先后下岗,女儿也待业在家。快过年了,全家心急火燎。于大娘顾不上备年货,一连跑了十几个单位,给三口人都找到了工作。感激之情难以表达,刘的妻子对于大娘说,您为我们的事操尽了心,受尽了累,可一分钱的东西也不收。那我就给您做个闺女,您总不会拒绝吧!
于大娘为下岗人员找工作后,还负责送人到岗,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他们在用人单位的情况。被安排到一球胆厂工作的人回来反映车间里有难闻的气味,她冒着酷暑,骑三轮近一个小时到工厂,了解到这种气味对身体无害后,才放下心来。她要求厂方改善工作条件,同时鼓励工人好好干活。
于大娘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事业上,连双休日也没休息过。她家的电话也几乎成了“再就业热线”。1991年她老伴因脑血栓半身不遂。十多年来,她没耽误一点工作,白天儿女请假照顾,晚上由她“值班”。八月份老伴去世处理完后事没几天,大娘就又上班了。儿女担心她的身体,多次要接她去同住,以便照顾她的生活,让她颐养天年,可都被拒绝了。她说:“我离不开月牙河这个地方。我走了,那些下岗失业人员怎么找我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