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丰镇市车站广场,歌剧团正在演出独幕剧《人间真情》——灯亮、托老院内,老人们有下棋的、看书的、闲聊的。女主角凤英正给一位老人洗脚。独白:最近凤英遇上了一桩愁肠事,一位姓田的老人心脏病突发,死在托老院……
台下,丰镇市变压器厂21岁入党、今年48岁的下岗女工刘凤珍眼里涌起了泪花,看着这出以她为原型的地方戏,这些年办托老院的甜酸苦辣一幕幕在脑中闪现。田大爷的事是真的,年初,老人突然去世,刘凤珍来不及通知他远在广西的儿女。凤珍一直忐忑不安,担心人家子女回来找麻烦。没想到见面时,田大爷的儿子拿出一封信:“爸来信说,他今年得了半身不遂,饮食起居全靠你,爸说他积了德,遇上你这个好闺女。他让我们替他还欠你的情。”
刘凤珍的托老院先后收过23位老人,老的96岁,小的60岁,其中有1938年参加革命、战功赫赫的骑兵连长,还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一级一等残废军人。这些老人都把刘凤珍当作自己的亲闺女,拉不出屎她给抠,吵起架来她给劝,住进医院她陪床。这些年,刘凤珍亲手送走了4位老人。
3年前,刘凤珍的邻居、79岁的残废军人邢成明不愿随子女去外地,儿女们愁得直跺脚。刚下岗的刘凤珍找到邢老的孩子:“老人保家卫国有功,你们放心走,我来照顾他。”邢老的孩子喜出望外:“凤珍妹子,你干脆办个托老院吧,这样我们也安心。”
刘凤珍腾出自家的房子,办起了托老院。她细心体贴、无微不至的服务很快出了名,来的老人愈来愈多。她那两间房子住不下了,义和街居委会把自己办公的四合院,劈出一半儿交给凤珍。居委会主任乔晋利说:“凤珍找到了自己的新岗位,更为社区排解了难题。”
托老院办大了,刘凤珍又聘请了两位下岗姐妹。10月中旬,记者来到托老院,刘凤珍在给一位偏瘫的老人捶腿,院子里,两位老爷子正快活地抬杠:“灯笼亮!”“手电亮!”“灯笼亮!就是灯笼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