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深处,淇水河畔,秋风瑟瑟。
数十名山区群众领着记者来到一湾水塘跟前。不知是谁说了一声:“马医生,我们又来看您了……”接着,便是一片泣声。
人们为何如此动情?只因为这位普通共产党员、山村医生扎根深山26载,把医术、心血乃至生命都献给了山区人民。
马医生名叫马景富,目前已是河南省鹤壁市家喻户晓的“人民英烈”。1971年,他走出生养自己的太行山,应征到新疆戍边卫国。因为他入伍前就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在部队又是优秀卫生员,1974年退伍后,被分配到紧靠城市的淇滨区鹿楼乡卫生院当医生。
“我请求调到上峪乡白龙庙卫生所去工作!”一年后的一天,已被卫生院当作医疗骨干培养的马景富,向院领导郑重要求。
上峪乡是鹤壁市的西部山区,白龙庙片又是上峪乡最偏远的地方。这里方圆20多平方公里,分布着6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山路崎岖,不通车,不通电,水奇缺,环境太苦,先后有5名医生请求调走了。时下,白龙庙卫生所里空无一人。
“正因为那儿艰苦,没有医生,我才下决心去的。看着那儿几千名父老乡亲缺医少药,我身为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怎么能无动于衷?!”马景富说得情真意切。
北风里,大雪中,时年28岁的马景富,背着背包,翻山越岭,来到了白龙庙卫生所。
开始,每当病号上门,他就精心医治,满以为这样就算尽心尽职了。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令他大为震惊。
白连坡村一个新生儿患了肺炎。孩子的爸爸走了几个小时,来到白龙庙卫生所请大夫。当马景富顶着呼啸的北风,踏着没膝的积雪,翻山越岭赶到时,患儿已奄奄一息,最终因救治太晚而夭折。看着一个新生命就这样消失了,马景富伤心地自责:“是我失职呀!要是能早知道这件事,早给孩子打针吃药,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不幸?”
从此,马景富背起药箱,用山里娃从小练就的一双铁脚板,每天走百十里山路,走村串户地上门巡诊。山道上,渴了,饮山泉;饿了,摘山果。26年里,他踏遍了白龙庙片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据市卫生部门粗略估算,26年里,他的巡诊路总长至少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两圈半。
凭着赤诚医德加过硬医术,马景富先后使山区10余万人次常见病患者得到及时治愈,使1万余人次急、危、重病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1986年大年三十晚上,村民马停喜出生才半个月的儿子突发高烧,浑身抽搐,昏迷过去。要是送孩子到乡卫生院抢救,几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孩子也许就没命了。正吃“年夜饭”的马景富听说此事,撂下筷子,背起药箱就赶到马家。切脉、用药、冷敷、酒精擦浴、输液,他彻夜守在孩子身边。次日是大年初一,人们都在欢度春节,他却始终目不转睛地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和一呼一吸,连个盹也不敢打。直到大年初二,见孩子苏醒了,烧退了,马景富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马停喜一家的千恩万谢中离去。
70多岁的村民马大爷因脑血栓卧床不起。儿女想送老人到城市大医院治疗,一打听,至少得先交3000元医疗费。老人说:“房子卖了,也凑不足3000元。我反正是快入土的人了,别治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得治!”马景富每天登门为老人针灸、输液,用中草药热敷,连续一个多月,既当医生又当护士,只花了300元医药费,就使老人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
一次出诊途中,天黑,路险,马景富不慎跌入深沟,腰、腿摔伤。“再让哥哥在深山工作,说不定哪天就摔死了!”看着躺在床上的哥哥,马景富在电厂工作的弟弟很心疼,便将哥哥联系到经济效益很好的电厂卫生所工作。可马景富说:“山里群众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1985年,马景富奉命组建上峪乡卫生院。艰辛半年,筹建工作结束,上级决定任命他当院长。马景富却不同意,对区卫生局领导说:“院长,有的是人愿干;可白龙庙卫生所缺医生。我还是回那儿工作吧!”
“莫非在深山行医钱拿得多?”有人猜测。其实,医疗体制改革后,乡村卫生所自负盈亏。山民穷,贵重药品吃不起,几乎全用微利的低价药品。而他给患者看病、患者服用他自采的中草药,都不用交钱。这样,马景富每月的实际收入,要比在山外少得多。
对此,马景富无怨无悔。他常说:“群众的生命比金钱贵重得多。要是为钱,我就不会来山里当医生。”
马景富的“看病规矩”坚持了几十年:先治病后付钱;有钱无钱都看病。他家至今还有患者的数百张购药欠账单。没钱进药,马景富就卖掉自己家的粮食,为群众购药治病。每年,妻子辛辛苦苦种的两亩小麦,几乎全被马景富卖掉换钱为群众买药了。收入低微,卖粮钱又用于为群众买药了,马景富的两个女儿因无钱交纳学费,一个上完初中,一个只上了小学就辍学了。马景富曾流着泪向女儿道歉:“孩子,爹对不起你们。爹也知道,文化知识对你们的一生很重要,可山里群众的生命更重要。爹是共产党员,怎么能看着山里群众有病,因无钱治疗忍受煎熬,甚至死亡?”
2002年1月8日下午,大雪封山,天寒地冻。马景富在纸坊村为几位村民看完病离开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行至淇河岸边一个提灌站下的水塘边时,天黑路滑,他连人带车跌入塘中。厚厚的冰层被砸开一个口子,又很快冻结在一起……
人们发现马景富的尸体时,已是次日下午5点多钟。只见他的身躯被封裹在半尺厚的冰层里,一只手还伸出冰面,死死抓着冰面上那装满药品的黄布挎包。这挎包,是他30年前刚当兵时部队发的,上面绣着“为人民服务”5个红色大字。这5个大字,是马景富几十年征程上的无声号角,是他平凡人生的真实写照!
马景富遇难的消息传遍方圆几十里山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要最后看一眼他们的马大夫。千人哭泣,声传数里。
鹤壁市委、市政府授予马景富“山村好医生”荣誉称号。追悼会上,市、区医疗系统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全部赶来了,山里上千名群众赶来了。
“景富,你26年如一日,悬壶太行济苍生。你的医德将在当年白求恩大夫战斗过的太行山区永励后人!”淇滨区卫生局局长熊俊良代表“白衣天使”们表露心迹,告慰英灵。
马景富,山村的好医生,时代的好党员----太行无语,将永远昭示你的崇高精神;淇河涛涛,将永远诉说你的壮丽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