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苏文茂在张寿臣大师墓前 |
北方网专稿:11月4日,天津市文联和天津市曲协在武清区举办系列活动,纪念相声大师张寿臣诞辰104周年。来自北京、天津、台湾的近百名相声艺术家、相声评论家参加了活动。晚上,十几位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在武清区人民礼堂演出了纪念专场,受到武清观众的热烈欢迎,把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点此看详情)
。
4日上午,张寿臣大师迁葬墓揭幕仪式首先在永安公墓举行。(点此看详情)
随后,京津两地的相声名家和理论工作者参加了纪念研讨会。大家深情地回忆道,张寿臣先生毕生从事相声艺术,几乎所有的传统相声都经他发掘、改编整理,是相声艺术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张老先生的再传徒孙,著名艺术家苏文茂先生讲起老先生,不禁哽咽失声。他说,是张老先生使相声由“撂地”而“登堂入室”,成为人民的艺术,张老先生是“第一个使相声靠近文学的人。”
著名曲艺评论家倪宗之先生说,张老先生台风文雅,且头脑异常灵活。倪先生回忆,当时有相声演员在剧场表演《夜行记》,最后的“包袱”还没抖,下面就有一个小孩说:“掉沟里了。”包袱“漏”了。“后来我们把这事讲给张先生听,问他怎么办?他当下就说,好办啊,你就说,他知道,我们俩儿一块掉下去的。”
 |
| 苏文茂 |
 |
| 李伯祥 |
 |
| 陈涌泉 |
相声大师马三立、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给也给大会发来了贺信,系统地论述了张老先生的相声艺术。陈涌泉、田立禾、李伯祥、魏文亮、孟繁贵等著名艺术家先后发言,在怀念和肯定张老先生的同时,也对相声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陈涌泉先生提出传统相声“垫话”如何继承的问题,曲评家高玉聪也阐述了传统相声的继承与回归。
中国曲协副主席姜昆谈到了相声剧《明春曲》在北京火爆上演的情况,也谈到了近期举行的相声艺术大赛的不尽如人意。姜昆说,相声艺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传承下来,由世俗艺术登上艺术宝殿,现在的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应该向张老先生学习,努力使相声与时俱进。
 |
| 姜昆 |
老同志鲁学政和市文联市曲协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出席系列活动的还有来自北京、天津的著名艺术家张志宽、侯跃文、石富宽、李金斗、杜国之、王文玉、常贵田、王佩元、戴志诚等。(北方网记者:元冬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