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了江总书记的十六大报告和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和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昨日介绍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信心主要来自“五有”:
1、有明确的目标。江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对这一目标从经济、民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这一目标的制订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实在可行。特别是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江泽民反复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些“新”必将保证新目标的顺利实现。
2、有具体的措施。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此,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八个方面的任务,八项任务具体明确,并针对了当前工作的难点,突出了经济工作的重点,这些都是确保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3、有发展的基础。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排名也由第十位跃升到第六位。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比去年增长8%左右。这些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坚实基础。
4、有政治作保障。党的十六大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报告从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应该相信,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取得新成绩。
5、有群众的拥护。十六大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一提法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顺民意,合民心,这无疑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大家一定会以新的工作面貌,新的工作方法,去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奋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