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而前瞻的决策是天津这些年创造奇迹、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老城厢的改造也不例外。在历时6年的世纪危改胜利完成后,老城厢彻底改造一直是市领导心里牵挂的一件大事;经过科学论证与缜密分析,今年三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等市领导同志做出改造老城厢的决策———
决策定胜局
改造老城厢的决策,正是在“天津大发展气势已经形成”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试想,如果没有世纪危改造福百万群众的壮举,何来今日上下同欲的必胜信念?如果没有这些年来城市基础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何来群商纷至、掷地万金的勃勃商机?如果没有“三五八十”夯实物质基础的胜果,何来昂首奋进“三步走”的动力与豪情?多年来“造福百姓执政为民”的工作思路,多年来加快发展的物质成果与群众基础,当量的积累为我们更高追求夯实了基础时,质的飞跃便应运而生锐不可当。大发展就是我们更高的追求,大发展就是我们释放巨大能量的催化剂。当以海河开发为标志的大发展的东风浩荡时,八万“老城里”终于迎来圆梦之日。“好风凭借力”,老城厢的改造正是天津奏响蓬勃前行雄浑乐章中的一记强音。
改造老城厢,这一决策中始终贯穿着两本账———民心账和发展账。
破旧房屋多,人口密度大,遗留问题杂,规划建设难,这是老城厢改造的大难题。当“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要始终着眼于大多数群众”这个贯彻天津市工作的基本思路再一次当做改造老城厢的根本指导思想时,“造福百姓、执政为民”又在老城厢找到了最好的诠释。
老城厢改造,光居民拆迁一项便要耗资25亿元,这在几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不同了,有着近些年经济发展的家底,有着天津这块投资热土的日益升温,有着房地产市场投资与拉动消费1:4的诱人前景,老城厢变成了黄金地、聚宝盆。政策的灵活调控加上市场化运作,使拆迁资金及时到位,招商洽谈如火如荼。老城厢改造无疑又获得了“民心”与“发展”的双赢。
老城厢改造从决策伊始,便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和百姓的欢呼,老城厢的百姓为挥别破败喜极而泣,地产商们为进入商圈而喜出望外。决战老城厢,决战决胜,是决策定胜局。
政策合民意
老城厢百姓年年盼改造,月月等动迁,当老城厢动迁的消息传开时,八万“老城里”欢呼雀跃。
愿望成现实,各方见行动。制定政策、分配任务、走街串巷、现场答疑……然而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拆迁政策。毋庸置疑,福及“老城里”,政策是核心,政策是保障。
没有1:500图,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一间屋一间屋开始丈量,不到一周时间他们足迹踏遍百公顷的老城厢,现状建筑面积有了,测算绘图,进行评估,制定政策。每条每款,既要最大限度倾斜老百姓,又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的情况研究不同的方案。
鉴于老城厢老人多,困难群众多,下岗职工多,而且胡同里杂房、“厦子”、过道比较复杂,在此次制订拆迁补偿方案时,附属房屋补偿由原来的每平方米50元提升到1000余元,是南开区历来动迁附属房补偿费最高标准。老城厢改造拆迁量大,一次动迁人数多。为此,有关部门想群众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搬迁优惠期由原来的6天改为12天,后来因为下雨等因素又顺延了3天,保证一期动迁顺利进行。
随着拆迁的进行,残疾人困难问题也浮出水面,有关部门紧急研究相应政策,最后决定,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在补偿安置费上给予适当的增加。坐在轮椅上的王大娘动情地说,是党和政府始终把我们牵挂在心上,感谢党和政府。
老城厢改造牵动着海河两岸儿女的心弦,他们上下同心,齐心协力,细微之处无不渗透着心系百姓的深情。经南开区相关部门协商,直管公房拆迁费上缴房管部门的10%减免了,光这笔钱为老百姓省了数千万元。7月5日,市建委、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联办了“情系百姓特惠售房”活动,为拆迁户提供了3000套大大低于市场价格的住房。市房管局随后组织一批二手房,又推出260余套廉租房,给那些暂时没有买到房的拆迁户提供了优惠方便的服务……为民着想,为民解难,一城民心,万众情怀。
政策有力保障,动迁如火如荼。一位在此生活近40年的大娘拆下那片隔着婆媳床铺镌刻岁月辛酸的布帘时的泪水;一位年逾80的老人站在胡同口,那种驻足回望600年老城的眷恋;一群拆迁人员,顶着烈日挥汗如雨扬尘中模糊的身影……在一幕幕送别这位饱经沧桑六百高龄“老人”的真实镜头背后,演绎着这座城市深邃历史的厚重,释放着这座城市青春奔放的活力。
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送到拆迁指挥部,深载着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谢;一碗碗绿豆汤,一箱箱饮料送到现场拆迁组,饱含着他们对工作人员捱着酷暑不舍昼夜的由衷敬意;一个个热情参与的场面,一个个积极配合的举动,昭示着他们对干群同心共绘蓝图跨越发展的信心……造福百姓,惠泽万家,与民同心,战无不胜。
老百姓热情空前高涨,老城厢动迁疾步迈进。截至目前,已有2万户居民顺利搬迁。正是有了这些建立在民心民声民情基础上,形成于满足人民根本利益前提下的为民政策,才有了人民群众全力配合的感人精神,才有了老城厢破纪录的拆迁速度。
合力出奇迹
在老城厢拆迁现场,所有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速度。图表上实打实的进度书写着南开拆迁史上的一个奇迹———一次动迁面积最大、户数最多(仅一期拆迁,就相当于西广开全年任务量),但是拆迁速度最快、现场最稳定。短短20多天,一期1.3万户仅剩下不到1000户,至今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
老城厢速度的背后,除了市委、市政府顺应民心的决策、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八万老城里人迫切改变生活的愿望,就不得不提到我们有几百名忠实执行政策、真心为民服务的一线拆迁干部。他们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连接起党心民心,他们身体力行传达着市委、市政府的声音。老城厢速度的背后,靠的是一股上下同欲、通力合作、换位思考、甘当公仆所凝聚起的合力。合力出速度。
拆迁的事无小事百年老屋,世代祖居,人口稠密,任何疏忽轻则延误工期,重则造成混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困难想得全一点、复杂一点,想在前面,超前服务。
动迁伊始,这支从市开发总公司和南开区建委等单位抽调、一路从世纪危改中走来的“百炼”精兵,破例开了一个誓师会,公布“廉政八不准、纪律十做到”。用一位干部的话说就是既要做事,还要干净。在空前严格的政策培训的同时,一系列细致入微、超前服务的制度建立了———各部门联合办公,全天候一条龙服务,每晚各部门通报例会等等。
老城厢房产状况盘根错节,居住者世代更迭,证件缺失司空见惯。为此,法院和公证部门协商合作,出具具结书,不再教条于证件的补办齐全,大大加快了拆迁速度。针对档案查询,房管部门下发了一种查询书,每晚由拆迁组长填写汇总,24小时内就可将结果反馈。
以往每逢拆迁,就有“拆霸”出现———他们通过大量套购拆迁房、私改房屋结构等手段骗取拆迁费,为达目的甚至聚众闹事。而老城厢的拆迁,前有拆迁组深入摸查、严守政策,后有公安部门24小时坐镇,结果这些人根本没敢打老城厢的主意。
百姓的事无小事在和拆迁干部的交谈中,听的最多的就是他们总在提醒自己“要换位思考”。他们总是力争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让老城里居民最大限度享受政策优惠,从第一优惠期延期3天,到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出台,无不蕴涵着让政策体现温情、让群众得到实惠的深意。
在拆迁指挥部,墙上的锦旗几乎每天都在增加,老城居民自发张贴的感谢信多到“封”了指挥部大门。细读起来,字里行间尽是发自肺腑的谢意,而朴实的语言述说的其实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板桥胡同28号。天热,家有81岁老人,孩子又赶上考试复习,突然停电。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为他们接通了电;
西门里某户。感谢的原因仅仅因为拆迁干部细致解答拆迁政策,帮他填写相关手续;
碱台子胡同某院,产权属家具三厂,拆迁干部反复做工作,该厂最终放弃了10%补偿费,全部让给5家住户;
济欣里某院。原户主仅留的两家子女加上北京的10家直系亲属都要求权益,而小院中多年前已迁入5家外姓人,产权格外混乱。拆迁干部既当调解人,又做政策宣传员,一周后三方满意而归。
“百姓的事无小事”,从这些锦旗和感谢信里读到的是拆迁干部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然而,灵活并不等于放弃原则。老城厢改造,对于政策的执行三令五申、空前严格。总能听到群众由衷地说:“共产党的干部都像你这样,我们没什么话说……”其实不是他得到了什么实惠,相反,是拆迁干部严守政策、亲切耐心的态度,赢得了群众的尊重。
老城厢空前的工作量是许多身经百战的拆迁干部从未经历过的。在B地块拆迁三组,最高的日办理纪录达到140户,从办公地到辖区最远端的直线距离是750米,一天下来,平均每人要在烈日下走上几十里。六组的小薛已经磨破了3双鞋,而二组组长一周下来掉了10斤肉。但他们有难必解,有问必答,有事必办,牢记自己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三组的马永亮夫妇都忙碌在拆迁现场,自己母亲就是老城厢的拆迁户,他根本顾不上回家安置,相反,身为拆迁干部还要带头搬迁。母亲急得住院,他也只能在深夜到医院守护。
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奇迹般的老城厢速度,换来了是人民群众的感激之情。许多拆迁走的群众在回老屋看看的时候,总不忘特意再看看我们的干部,再道一声辛苦。有个故事,一位中年妇女一趟趟来到拆迁组诉说家庭纠纷,当我们的干部又一次微笑着准备倾听时,她也笑了:“看看你们忙了一天,我都不好意思说了……”
老城厢的变迁是一本书,真实记录着市委、市政府“牢记党的宗旨造福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的信念和决心,而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这书里最动人的情节,他们传递着市委、市政府的声音,出现在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真诚奉献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天津日报记者:马波 程彦龙 阙天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