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泥人张工作室优秀青年工艺师翟洪在修改他的新作《山妮儿》 |
北方网消息:天津民间工艺有三个绝活:泥人张、杨柳青年画、风筝魏,其中的“泥人张”更是在全国的彩塑艺术中独树一帜,驰名中外。
“泥人张”在解放前为家传绝技,第一代创始人为张长林(字明山),在当时便誉满京津。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结构准确,有高度的写实技巧,惟妙惟肖。后来,张明山的五子张兆荣传承了他的艺术,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泥人张艺术给予了高度重视,于1958年成立了泥人张工作室,由第四代传人张铭任主任,面向社会收徒,传承“泥人张”的彩塑艺术。目前,工作室有工艺师40余人,专门从事“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创作和产销。
从艺术来看,泥人张彩塑艺术是别有洞天的。他摈弃了我国传统彩塑的变形、夸张手法,严格按照生活本真来结构作品。徐悲鸿先生在看了泥人张彩塑之后,充分肯定了泥人张彩塑“比例之精确、骨骼之肯定、传神之微妙”。
“泥人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写实的造型和写神。他塑出的人物造型,头与身的比例为一比七,表情是采用中国画的线条描画,眼睛、嘴唇、头发都刻画精微,泥人张的线条刚柔有素、比例传神,主张“含蓄”,将人物的内在情感,显现于内在的动态和表情上,富有诗意。
作为彩塑,色彩是它的生命。“泥人张”历来讲究“三分塑七分画”,可见绘色之重要。其它地区泥塑一般喜欢用大红、大绿、云青、金黄等强烈的原色,“泥人张”则喜柔和,爱用陶红、翠绿、普蓝、桔黄、赭石、黑、白等色彩,用笔细致不涂青漆,色彩协和淡雅,透着一种静穆的雅致。
衣纹是“泥人张”彩塑的又一特色。“泥人张”处理衣纹有“三不”:衣不能伤体、衣不能肿脸、衣纹不能变成鱼刺,总之是强调衣纹要“活”,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动作结合起来,衣袂动处,见人精神。另外,“泥人张”善于用泥表现各种质料的衣物,棉、麻、呢、绸、纱各有特点,极为逼真。(元冬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