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捐献骨髓的路上,商海涛也曾有过顾虑,好在家人的大力支持,最终实现了他奉献爱心的愿望。图为商海涛和家人在一起。
到造血干细胞库登记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献点爱心,我们没有更多的经济能力帮助别人,这种方式也许更实在。白血病患者已经很不幸,如果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也会很有成就感。
———商海涛
昨天,商海涛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造血干细胞成功配对的前前后后。
今年1月初,我在天津市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登记,成为一名志愿者。
从1月份登记后,一直没有消息。
8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办公室接到天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张主任的电话,她告诉我,我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位患者配上型了,我一惊,当时特别激动,感觉像中了彩票,真的对上了。
那天的雨很大,我冒着雨赶到造血干细胞库,向张主任详细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赠情况。走在路上,我激动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也复杂起来。说真的,普通的老百姓对捐献骨髓并不了解,我以为是从骨髓里提取,一定很痛苦,还有的顾虑是,就算当时没有反应,过几年会不会有影响呢?我还有家人,孩子。
我当天没敢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也想把技术性问题等具体情况了解清楚以后,自己至少有了80%的把握再告诉他们。
开始的几天,我咨询了很多专家,知道提取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并不痛苦,只是会有低烧、乏力等症状,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这样,我捐赠的信念就更坚定了,总觉得有一个正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等着我的帮助。
几天后,我让同学告诉我爱人庄金梅,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知道她肯定会担心。那天晚上,我和爱人都没有提这件事,大家心照不宣,但从她的眼神里,我能感觉到,她很担心,但又不忍心阻拦我。
慢慢地,我们在谈话中交流这件事,爱人并没有阻拦我,只是要陪我多找几个专家咨询一下。11月中旬,河南的第一个捐赠者来到天津,我和他聊了很多,他刚刚捐献完一个月,身体状况很好,也没有什么不适的反应。我更踏实了,爱人也放心了很多,捐赠的意向基本决定。
得到了爱人的同意,还要征得父母的同意。我的父母都60多岁了,母亲身体不好,没敢告诉她,我向父亲说了。父亲当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替你捐行吗?我都60多岁了,不可能再活60多岁。”我心里一酸。
父亲并没有阻止我,从小到大,只要是对的事情,父亲都很支持我。第二天,父亲说他一夜没睡,和自己同事商量了一下,大家都很赞成,他也为儿子的行为骄傲。在我和父亲解释了捐献骨髓的过程后,父亲同意了。
11月下旬,高分辨检测结果出来了,完全吻合。
12月5日,去体检,没想到我的血压偏高,当时医生说不能捐了,我特别遗憾。我觉得,患者可能知道了有人给他捐献骨髓,他看到了一丝希望,突然一盆凉水泼过来,患者一定很失望。
那几天,全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教授正和北京的专家开会,他看了资料后说没有问题。我捐赠的决心很坚定,想献爱心,也想给女儿做个榜样。
明天就要接受干细胞采集了,我现在的心情很平静,但也有点紧张。最近几天一直特别注意自己,不敢喝酒,出门要戴帽子,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体耽误了捐献的时间,使对方的手术不能进行。
妻子不能阻止他做好事
作为一个妻子,庄金梅要比商海涛紧张很多。“我知道这是件好事,作为妻子,不能阻止他做好事,可还是有些担心。”
庄金梅告诉记者,以前听商海涛说过登记捐献骨髓的事情,并没有在意,从商海涛同学口中知道骨髓配上对的消息后,她在办公室愣了半天,脑子里一片空白。
“开始并不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顾虑很多。”
经过找专家咨询,庄金梅对捐赠骨髓渐渐了解了,顾虑也慢慢打消了。她说,自己的丈夫能对别人献出爱心,做妻子的应该支持,也很骄傲,她会在商海涛捐赠完成后好好照顾他,也希望患者能移植成功,早日康复。
女儿爸爸是我最大骄傲
商海涛的女儿商妲是解放南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小商妲说:“我不太清楚什么叫捐骨髓,但爸爸和妈妈说起这件事时,我就在旁边听着,我知道爸爸做了一件好事,我很骄傲。爸爸去捐骨髓的时候,我放学后会去照顾爷爷,不让爸爸担心。”
医生患者目前病情稳定
孙增年的主治医生、北京道培医院王静波医生告诉记者,孙增年患的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是根治这种病最好的方法。
据王医生介绍,目前,孙增年病情稳定,属于完全缓解期,符合移植手术的条件。孙增年12月17日入院,进入无菌隔离区开始移植手术前的预处理,目的是将孙增年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完全杀死,以便移植供者新的造血干细胞。
王医生说,计划预处理时间为10天,12月27日开始移植,一般情况下,移植20天之内可以检测出移植是否成活,病人可以离开隔离舱。白血病移植手术的观察期至少为三年。
患者家人
一定当面感谢供者
患者孙增年是山东潍坊人,去年9月,孙增年鼻子经常出血,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为了寻找合适的骨髓配对,孙增年的爱人几次来到天津、北京,今年8月份,家人将孙增年的造血干细胞资料通过网络传到中国骨髓库,11月份,得知找到骨髓配对的消息。
“孙增年的情况很好,在隔离舱里开始接受治疗,明天将进行大剂量化疗。”昨天,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孙增年的妻子徐庆荣,徐庆荣说,“等到孙增年病好了,我们一定到天津,当面感谢捐给我们骨髓的好心人。”
“这一年多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骨髓,现在终于可以进行移植了。”徐庆荣告诉记者,为了给孙增年治病,他们到过北京、天津等地咨询,知道了只有骨髓移植才能彻底治疗白血病,从今年6月份,他们一直在寻找骨髓,现在终于找到了。据了解,孙增年已经在隔离舱进行了四天预处理治疗,目前的情况还算稳定。
一直在外守候的徐庆荣说,她的心情既激动又有点担心,移植手术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全家人毕竟有了希望,家人会鼓励孙增年,帮助他战胜病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