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连续走访了天津市王顶堤市场,发现这一长期占路在居民楼群内经营的庞大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公共防火与卫生隐患。这个拥挤、肮脏的市场不仅影响周围环境,而且还对附近的居民楼、保育院、公共汽车站等形成威胁,安全隐患亟待消除。
洗碗水和面废污与大小便随处排泄
王顶堤市场位于南开区西南部,北抵园荫道,南靠迎风道,南北长约800米,周围紧贴着王顶堤北里、西园荫里、林苑东里、风园南里和风园里等数十幢居民楼。它现在的经营场所原来是一条马路,50路公共汽车曾经运行其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改为市场后,经过不断"发展",它现在不仅占满了整条马路,而且两侧边缘已经直接连到附近20幢左右居民楼的墙根下。经营范围也几乎是包罗万象了,包括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副食品、粮食、塑料制品、熟食现场加工、炒货、布料、小百货、箱包、文具、饭馆、干洗店、首饰加工、美发厅、足疗室、歌舞厅等。固定店铺加上临时占道经营的摊贩,日经营人员近千名,客流量则在数万人以上。
近些年,市场经营发展了,基础设施建设与规范管理却没有跟上。市场内没有一处公共厕所,与居民楼相连的空地成为了肮脏不堪的"大小便池"。记者敲门进了林苑东里8号楼的一户居民家里采访,主人常大娘对记者说:"这个市场越来越大,却没有人管。我们的小区空地成了市场的厕所,又脏又恶心,摊贩们不分地点、时间,随意大小便,大姑娘们都不敢上阳台。去年,居委会在市场和居民楼间修了围墙,说是为了减少'扰民',可结果呢,围起来的地方反倒成了摊贩们的专用地点了。他们不仅肆无忌惮地随地大小便,还养着些鸡呀、鸭子、猫儿、狗的和鸽子,我们走路也得绕着,特不方便。"
常大娘的老伴接着说:"这个市场真糟糕,很多饭馆没有上下水,没有电,他们就到居民楼里私自接水管、电线,弄得乱七八糟的,兴许还是偷水偷电呢。而且,私搭乱盖,乱堆乱放也特别凶,都是些易着火的玩意儿。快反映反映吧。"
常家的反映与记者的暗访是吻合的。此前,在市场南头的贵友粮油石磨房旁,记者佯装内急找厕所,卖烧饼的摊贩笑着说:"这儿哪里有厕所,走老远才有呢,在市场外面的50路终点站。"记者问:"那北面有吗?"他说:"也没有,也要去老远的95路终点站。"记者又问了几个摊贩,回答都是没有。记者问:"那你们去哪儿方便呢?"有的说憋着,等回家再说;有的无可奈何一笑,指着身后的墙根说:"就那儿。"记者看到,一面墙上赫然写着"撒尿掩去"字样。
在新菜园蔬菜店对过,记者又佯装要洗手,找自来水。一位女摊贩满怀怨气地说:"这市场哪儿有自来水洗手?"记者问:"你不洗手?"她尴尬地看着自己的黑手,说:"我们不洗手,回家再说。"记者指指旁边卖鱼的问:"他哪里来的水?""那是人家从外面用三轮拉来的。不用水养着,鱼怎么办?"她没好气地说。
记者故意问另外一位大婶:"没有自来水,那些做熟食,开饭店的怎么办?""他们怎么办我不管,反正我看不见,也不吃他们的东西。"不久,记者绕到一个馒头摊的后面,看到有人正用洗碗水和面。看到记者手里拿着相机和笔,他们立即充满敌意地盯着。
作为为附近近10万市民提供日常生熟食品的王顶堤市场,它虽然分段挂着果品区、百货区、牛羊肉区、大肉区等牌子,实际上是吃用不分,生熟食品不分,而且足疗室挨着餐馆,理发室连着果蔬摊,鱼摊连着干洗店,交叉经营引起的交叉污染普遍存在。一些餐馆、美发厅、食品加工店等,面积狭小,多厅一用,白天经营,接待顾客,晚上支铺睡觉,或者干脆以餐桌为床。虽然一些店里挂着卫生许可证,但记者询问店员们在哪个医院体检,多长时间一次,大多数人却答不上来。
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把居民小区和附近马路当作市场的仓库和垃圾堆的现象在王顶堤市场也十分突出,几乎每处与市场相连的大小道路、墙壁都处于"脏乱差"状态。
记者曾刻意从北到南在市场夜行一遭,看到市场内垃圾堆成串,油污遍地,煤渣余烬闪烁,还不断有经营和生活污水从店铺内泼出。昏暗的灯光下,乱七八糟,臭气飘荡,间或老鼠乱窜,直比"鬼市",行走其间,顿觉恐怖。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每天早晨7点,我必须路过这里去上学,就象走在垃圾堆里。"
经营包罗万象防火近于无
王顶堤市场的经营可谓包罗万象,但经营者的防火设备与意识却近于无。记者近日采访了其间的一些发廊、歌厅、足疗室、纺织品店、布料店、鞋店、塑料制品店等20多家店主,询问店内是否备有灭火器,近些年是否接受过有关方面的防火培训、火灾自救与救援,及其相关安全知识讲座等,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记者询问怎么救火,用什么救火,多数人也只莞尔一笑说"不知道",只有少数人说"报警,拿灭火器扑呗"。
王顶堤市场的一大特点是经营熟食加工、现场做卖的多,几乎能占到四分之一,煤炉、煤气炉比比皆是,烧、烤、炸、炒、煎等热闹得很,到处闪着明火,躲着暗火,还有电热毯、电热水器一类的也普遍使用。连日里,记者暗访了数十家各类店铺,没有看见一个灭火器,也没有发现一个防火救生示意图。
记者多次围绕市场转圈,发现除了少数几个稍宽的出口,市场左右两侧的东西向路口有的被摊贩们堵死,有的砌成墙被封死,有的砌成大小门状。这个挨着天津市南开区第三保育院的出口一次仅能容一人通过,而市场管理所就建在它旁边。
市场南北两端的主出入口,情况也十分不乐观,它们常年因"占道经营,市场外溢"而堵死。尤其是从傍晚到深夜,北端的出口处是远近闻名的夜市,烧烤摊、烤羊肉串、烤鱿鱼、炸臭豆腐,书摊、百货摊、光盘摊等密密麻麻的,摆满了附近的园荫道,堵车是常事。一次,记者正在附近的迎水南里8号楼的6楼上拍照,发现两辆停候多时的综合执法车刚刚"下班"离去,躲藏在楼群里的摊贩车立刻蜂拥而出,将市场北头的园荫道和苑东路堵了个结结实实,场面十分"壮观"。
6楼的一位王女士对记者说:"这些人(指占道经营的摊贩)天天跟综合执法(队)打游击,执法队一下班,就是他们的天下了,谁也管不住他们。噪音大,油烟多,垃圾满是,乱乱哄哄的,有时还打架闹事。"王女士还说:"执法队执法的时候,就抄走摊贩们的车辆用品,拉回去,等着他们花钱赎回来。"
记者也常年在这里购买果蔬等日常用品,一个月里总能赶上几次执法清理的情况。碰上重大节日,还会有"重拳出击"式的清理。但是,每次清理后不久,都是"一切依旧"。
一个星期六,记者下午从北往南在市场里走了一遭,不到七、八分钟的路,竟然花了近20多分钟。路两边,路中央,到处都是摊位,行人与自行车摩肩接踵,想快根本不可能,只能慢慢移动。有时,一个人停下,别人就得等着。一位年轻女士对同伴自嘲说:"我们是见缝插针啊!"一位提着菜蓝的中年妇女则嘟囔:"这哪里有人走的地点儿。"
王顶堤市场经营种类多,煤气炉、煤炉、电热毯等明火暗火到处是,易燃易爆品多,且人流密集。纵向的主出入口和横向通道几乎被封死、堵死,人多出口少又小,一旦遇有火灾、重病人等紧急情况,由于消防器材少,消防通道不畅,消防知识贫乏等原因,疏散势必困难,里面的人自救困难,外面的救援也很难迅速进去。如果火烧连营,殃及毗邻的大片居民楼,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四周是高楼,中间市场为低谷,部分顶棚为纺织与塑料制品"的特殊环境容易助长火势,形成火龙蔓延之势。
记者随意与几位在风园里10楼前晒太阳的老人谈及王顶堤市场的防火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情况,马上就围上了30多位居民。很多人说,这个市场极不卫生,下雨趟水,夏天爬蛆,是脏乱差的典型,不仅扰民,影响日常生活,而且安全隐患太多了,到处封得死死的,着火了怎么办。近些年着了4、5次火,幸亏没烧起来,但弄得人心惶惶的。我们经常反映,也没人搭理;有些部门收了摊贩们的钱,就不管事了。
一些老人还说,天津市王顶堤市场建于10多年前,也为方便居民生活作出了很大贡献,它的卫生与防火隐患在全国其他城市也不同程度存在,是前些年经验不足,条件不充分,又必须尽快低成本地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结果。现在,天津经济实力增长了,市场管理所也没少"敛钱",一些条件也相对成熟了,不能再"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了,是改进它们,消除隐患的时候了。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市场管理部门的话
王顶堤市场地处天津市南开区,就其存在的上述公共卫生与安全隐患,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南开区卫生局、环卫局、工商局等,有关负责人都认为这些是发展中的问题。
一来当初为发展市场经济,尽快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全国各城市改革开放以后几乎都建立了这样的"马路市场",仅天津市南开区就总共建立了10多处。
二来城市人口及其对市场供应的需要是不断增加的,但"马路市场"的原有面积却是"死"的,加之市场经营又存在着"扎堆子"现象,所以它们不断"内部膨胀,外部侵占",形成内部拥挤,外部占道经营。
三来由于"建设赶不上发展,或者根本不注重市场建设",仓促上马造成的市场的天生功能缺陷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夸张",更捉襟见肘了,该市场的缺电、缺水主要就是由此造成的。
四来在市场"内胀、外溢"式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扰民",市场又不得不"内敛",尽量在外围采取"隔离"措施,使自身封闭起来,其结果是不仅旧病未去新病来,扰民现象有增无减,反而使自己成为了"孤岛",堵死了消防通道,增添火灾隐患。
五是管理者认识有局限,方法不多,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力,形成管理不力、不到位。
他们认为,为消除上述隐患,一要加强管理,促进综合执法力度,卫生、防疫、市场检查和消防等主管部门应加强合作。二是转变观念,加强市场建设,逐步拆掉旧的"马路市场",建设新的"封闭市场",并努力使新建市场具有超前性,彻底消除"各类市场"对公共环境、卫生与安全等的威胁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