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集的人口、超高层的建筑、放射性物质———针对一切可能发生的自然、人为灾害,上海正组织有关方面专家,重新构建从指挥到保障及治安防范等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这是记者昨天从市相关部门获悉的。城市出现新致灾源
据介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新的隐性灾源正不断进入防灾减灾视线,专家预测,今后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段里,对本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产生危害的新致灾源,很有可能就是对已建成4000多幢高层建筑的消防、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所造成的事故,放射性物质导致的污染,及年超过1亿吨化学物品用量造成的危害等等。
新增10类防灾内容
据透露,准备重新完善的紧急处置总体预案,将在现有的19类自然、人为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再新增10类左右的防灾内容,预案的覆盖面也将更广泛,但总体方案能否在年内完成,还待于编制进程。据悉,有一点能够肯定,那就是正在着手构建的预案,在编织周密减灾网络的同时,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应用和事前监测。
记者了解到,刚刚由城市信息研究中心开发的化学应急事故预案,在加强化学物品实时自动监测预报的同时,信息化贯穿整个预案全过程。这就是说,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通过全市GIS综合减灾信息平台,采集到事故发生点的相关数据,进而迅速预测出化学事故危害的影响范围,自动形成隔离和人员疏散的方案。
链接
上海不仅面临高温、雷击和地质灾害等10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而且,还可能遭受人为的灾害事故,如道路交通、“生命线”工程(水、电、煤气、通信)、火灾等的影响和威胁。
“九五”期间,上海曾完成部分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去年10月,有关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编制完成了19类常见多发的上海灾害事故紧急处置预案,对遏制相应的灾害起到积极的作用。如防“非典”紧急处置预案、迷雾天气事故应急预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