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的增多,天津市老年人数量已呈上升趋势。
北方网消息:目前,天津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2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老年人的增多引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而民办养老机构的出现,使得矛盾大大缓解,也使一部分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的现象开始浮出水面。昨日从市养老机构协会了解到,目前本市141家民办养老机构中,2228名从业人员中,仅有47.3%接受过专业培训和简单培训,未经培训的达1174人,养老护理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民办养老机构占九成
据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1953年本市第一家养老机构诞生至今,市直国办养老机构发展了3家,区级国办8家,床位1万余张。近年来,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速度迅猛,以每年平均10家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本市民办养老机构已达141家,占全市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93%;总床位数达10418张,占全市养老机构床位的85.5%;从业总人数达2228人。
综合素质低制约发展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尽管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但从养老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数量看,却是呈停滞甚至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仅有47.3%接受过专业培训和简单培训,未经培训的占52.7%。民办养老机构眼下的问题主要显现在三个方面:从业人员年龄偏大,80%均为4050人员;综合素质差;养老护理队伍人才匮乏,因此,制约了其再发展。
专业培训提高素质
该负责人分析,民办养老机构的增多大大缓解了老龄社会引发的养老服务社会供需矛盾,同时使一部分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分担了大量的养老社会福利服务工作和责任,初步实现了社会福利社会化。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市民政局、市养老机构协会开始联合进行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培训,整个培训全部将由护理学会专家执教进行,对象是全市各类性质的社会福利(市直国办、区级国办、民办)养老机构、光荣院的在岗养老护理人员,所以过不了多久,本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将会有明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