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恢复这些小洋楼原始的、最初的样子。”51岁的意大利设计师瑞纳托这样诠释他笔下的意式风情区小洋楼。作为海河改造的重要内容,意式风情区静悄悄地开始了它的设计整修工作。在这项工作中,瑞纳托作为被邀请的意方设计师远道而来,在风情区的一座小洋楼里,每天与中国设计师一起工作十多个小时……
昨天,记者走进了瑞纳托的“工作室”,了解了这位意大利设计师如何在纸上“整修”小洋楼。
坐落在民主道94号院里的小洋楼已被密目网全部包起来,它就是瑞纳托准备修复的小洋楼。它旁边的92号小洋楼是瑞纳托和中方工作人员的临时办公室,二楼正面的小屋门敞开着,中方设计师、风情区工作人员以及瑞纳托的翻译都在这里忙碌,另外一间屋子的四周悬挂着风情区效果图,屋子中间的大会议桌上摆放着一台手提电脑,瑞纳托每天就坐在这里工作。
肖工用“严谨”与“兴奋”来形容他这位意大利的工作伙伴。瑞纳托已经是意式风情区邀请的第三位意大利设计师了,肖工却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走进天津意式风情区,看见这片如此集中的意大利小洋楼时,他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作为意大利本土的一位专门从事古建筑复古的设计师,瑞纳托对在异国看见的这片“奇观”无法不兴奋。毕竟,在意大利本土,这样的古建筑修复工作已经很少了。
半个月的时间里,瑞纳托每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八点,都在与中方设计师一起工作,中午只吃三明治,饮料就是纸杯里的咖啡。“瑞纳托来了以后,我们这就只有咖啡了。”肖工笑着说,并用手指着瑞纳托正在端详的手提电脑:“那里面存的都是这些日子的工作成果。”十几天来,他们的成果的确不少,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发现了这座地道的意式小洋楼里当初还用着中式隔扇,可以看出主人是个中西合璧的人物。瑞纳托要把这些一一恢复原状。不过,这是项耗时的工作,肖工介绍说,目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屋顶、外檐和地下防水,这些要在入冬前用老砖、老材料恢复好。
转眼到了中午,翻译走过来招呼瑞纳托吃饭,他却坚持再等20分钟,把上午的工作做完。“意大利人比咱们更自我,但这种自我往往以工作为前提。”肖工用欣赏的目光望着眼前这位意大利合作伙伴。20分钟很快过去了,瑞纳托合上电脑,一脸轻松的走出门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