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情况如何?
答: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红色旅游受到普遍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影响较大的旅游活动。不少地方党委和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老区脱贫致富等结合起来,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注重改进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教育基地的吸引力感染力,红色旅游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教育基地成为旅游热点。每逢重大节庆日、旅游黄金周和学生寒暑假,到教育基地参观游览人数明显增长。去年“七一”前后,有20架次旅游包机、58个团队近10万人赴井冈山开展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一些单位还自发组织“重走长征路”、“伟人故里游”、“抗日根据地游”等活动。据初步统计,去年江西、湖南、陕西、重庆等13个省市的150多个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接待人数约2000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红色旅游更是红火,韶山仅在大年初一就迎来5000多人,井冈山每天迎接4000多人,延安共接待中外游客11万人次。
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红色旅游给老区奔小康提供了新的契机。井冈山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35%。近年来,河北西柏坡通过接待参观旅游者,直接收入达800多万元,综合效益7500万元,吸纳就业3300多人。据测算,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旅游综合效益约为200亿元,并带动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更加受到重视。不少地方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更加重视保护和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增加必要的投入。
问:怎样推动红色旅游工作的开展?
答:发展红色旅游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务求实效。
加强总体规划,分步组织实施。《纲要》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4年至2007年,以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初步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框架;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2010年,巩固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现规划目标,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分级负责,着力打造重点红色旅游区、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发展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指导各地红色旅游工程建设,加强对重点旅游区和中西部地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投入。各地要把发展红色旅游摆上重要位置,按照国家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既要搞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开发,又要搞好交通、环境、生态等相关建设,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精心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着力打造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100余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整合相关资源,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要把发展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结合起来,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旅游区、旅游线、旅游点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要加强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抓紧向社会特别是老干部、老红军、烈士遗孤广泛征集文物史料,使革命文物的展示更加丰富。要把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做到既见物、见景,又见思想、见精神,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新建和改扩建纪念设施,要严格履行报批程序。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项目,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尽量不拆或少拆房屋,做到朴素实用、功能完善,切忌奢华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