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手机的日子虽然不长,但很多人都落下一个毛病:手机必须随身携带,日夜不离,万一哪天没有电话打进来,就怀疑手机出故障。心理学家说这叫“手机依赖症”。网络、IM工具的问世时间更短,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已从依赖升级为上瘾。
手机、网络是一种通讯工具。人有工具依赖症是正常的事情。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人类凭借这一特长,不但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而且上天入地、呼风唤雨。工具代表着以最小的付出赢得最大的便利,人们怎么能不爱工具,不依赖工具?但手机、网络能“操控”我们的精神,因为它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和它们所提供的便捷通讯一样,受大家青睐的功能:交流变得随心所欲。如果想隐瞒自己身在何处,用手机比用固定电话容易;如果要掩盖更多真实信息,或不计后果肆意宣泄,用网络更容易。
笔者没有让大家不再使用网络的意思。如此便捷的工具,为什么不用?只是由工具依赖症进而得上精神焦虑症,有些得不偿失。解决依赖症从某种角度讲并不难。我们依赖手机,在于我们总怕误事。但只要想想,没有手机的日子除了不方便的感觉外,我们到底耽误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失去
QQ、MSN后那种没着没落的感觉,有多少是由于我们耽误了工作、耽误了与客户联络?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但解决依赖症从另一种角度讲很难。人们把一种通讯工具,一种与远方人交流的载体,变成了一种与周围人交流时自我包装的手段。不还网络作为工具的本来面目,网迷们还会继续迷失在网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