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宝坻区一名收藏爱好者,在蓟县的古玩市场意外地发现了5份抗日战争早期报纸——《救亡情报》,其中还包括一份珍贵的关于西安事变的号外。
昨天下午,记者在宝坻区城关镇见到了5份《救亡情报》的拥有者杨福明先生。这5张报纸的保存非常完好,没有任何破损。由于距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这5张报纸已经发黄,但上面的文章内容依旧清晰可见。
仔细观看这些报纸,《救亡情报》四个报头大字苍劲有力。报眉处标明发行及编辑是当时的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上海妇女界救国会、上海职业界救国会、上海各大学教师救国会和上海国难教育社。此外,还在报眉的明显处刊登了征求会员的倡议书。这5份报纸的发行日期分别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的6月、11月和12月。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一期关于西安事变的号外。 古玩市场淘到珍贵史料
杨先生说,他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平时总爱到古玩市场去转转。前一段时间,他偶然在蓟县的古玩市场发现了这5份报纸。当时他仅以几百元的价格就买下了这些报纸。回家后,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得知,这是一张在抗日战争早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人士一起创办的报纸。这些报纸不仅详实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的斑斑罪行,还为号召全民抗击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
杨先生还表示,虽然这5份报纸很珍贵,但如果有关部门需要,他将积极配合,让更多人了解到那段历史,和更多人分享当时全国民众的爱国激情。 抗日报纸多处报道天津
本市多年从事党史研究工作的陈德仁对记者说:“这5份《救亡情报》真实地报道了天津学生和民众当时的抗日动态。”从6月7日发行的《救亡情报》第一张第三页的显著位置上,可以看到天津学生誓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华北的报道。报道中不仅详实介绍了天津学生当时采用了游行示威、散发传单、举行集会等方式进行抗议,还肯定了天津大学生是首先发起反抗的。当时一些十一二岁的儿童都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此外,11月15日出版的《救亡情报》中,报道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天津学生创建业余教学团,到如今本市西青区王兰庄村举办农民学校和工人补习班的情况。报道称,业余教学团采用组织合唱、壁报等方式,来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
《救亡情报》来头大
 新闻资料
《救亡情报》创刊于1936年5月6日,是一份由当时在上海的5个爱国群众组织联合编辑发行的抗日救亡报。
1936年5月31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60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70余人在上海开会,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大会讨论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王造时等14人为常务委员,决定将《救亡情报》作为该组织的机关报,并改为由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编辑、发行。
该报初为周刊,后为不定期,版面为4开4版或6版,最多为8版,同年12月25日因经费和其它原因休刊,共出版30期,其中发行了4期号外。该报虽然仅仅存在了8个多月,但是在复杂的历史时期详实记录了包括日军增兵华北、东北义勇军抗战、鲁迅逝世、七君子事件以及西安事变的细节。
这张报纸充分反映了当时全国各地同胞要求一致抗日的决心和呼声,以及世界各地华侨华人支援抗日的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