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记者刘雁军):记者从天津市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继续增加,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人均劳动报酬同步增长,但行业间人均劳动报酬差距扩大。
服务业的从业比重稳步上升
截止三季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91.8万人,同比净增加3.8万人,增幅为2%。在国民经济的19个行业门类中,增人最多的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加1.8万人;其次是租赁商务服务业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同比分别增加1.2万人和1万人。从业人员同比减少最多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同比减少1.3万人;其次是建筑业和教育行业,同比分别减少0.7万人和0.5万人。
在全市各部门、各系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支持、组织就业,成效显著。据劳动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新增人员岗位目标是25万人,到9月末完成全年目标75.78%,创造就业岗位安置人员18.9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18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7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3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71%。
行业之间人均报酬差距拉大
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308.3亿元,同比增加39.7亿元,增长14.8%,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全市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16393元,同比增加1968元,增长13.6%,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和人均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增幅均达到13%以上。
从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看,前三季度垄断性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全市人均水平和其他行业人均水平,优势明显。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人均劳动报酬为29510元,同比增长47.3%,高于全市人均水平13117元,增幅高于全市人均水平33.7个百分点,位居榜首。其次是金融业为21837元,交通运输仓储业为20177元,分别高于全市人均收入水平5444元和3784元。
2003年,本市人均劳动报酬最高的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最低的行业(住宿和餐饮业)之比为2.69倍;2004年为3.13倍;2005年人均劳动报酬最高的行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最低的行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之比则达4.12倍,行业之间人均劳动报酬的差距继续拉大。
中高收入从业人员比重提高
今年三季度末,企业人均劳动报酬在最低工资标准(590元*9=5310元)以下的占企业从业人员的7.9%,上年同期为8.3%,下降了0.4个百分点;最低工资标准以上全市平均水平以下的(5310元---16393元)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3.4%,上年同期为62.6%,下降9.2个百分点;全市平均水平以上月均3000元以下的占全市从业人员的27.5%,上年同期为21.5%,上升了6个百分点;月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的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1.2%,上年同期为7.6%,上升了3.6个百分点。可见,本市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的人均劳动报酬总体水平在逐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