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岁的张来发没有想到,在天津流浪儿童保护中心能过上一个这么温馨的新年。昨天上午,包括他在内的8名无法提供详细地址留在中心的孩子换上新衣服,包饺子放鞭炮,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据了解,去年本市共接收了523名流落在街头的异乡孩子,已有515名孩子在儿保中心的帮助下回家过年,目前,这些余下孩子的家属,也还在积极寻找之中。如果仍没有有效信息,这个春节,他们将在儿保中心度过。
昨天的儿保中心内,到处贴满了吊钱儿、窗花,浓浓年味洋溢在各个角落,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正忙着准备自己的新年节目,个个笑逐颜开。张来发告诉记者:“以前光看人家忙过年的高兴劲儿,自己还从没感受过春节的幸福快乐。今年过年我们把餐厅、活动室、宿舍挂满了花环、吊钱儿、窗花,感觉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为了让孩子们能过上一个愉快的春节,儿保中心专门准备了三鲜饺子馅儿,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包。尽管“出炉”的饺子千奇百怪,但每个孩子都是高兴得不得了。当热腾腾的饺子盛出锅,院子里的鞭炮也噼噼啪啪响了起来。工作人员还专门编排了一场联欢晚会,让他们在儿保中心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
进站前的生活·流浪乞讨
据介绍,儿保中心接收的孩子来前都在繁华地段以流浪乞讨为生,夜里在商场、写字楼等楼梯口处过夜。由于生活背景相似,加之年纪尚小,所以孩子碰在一起很快就相互认识,有的甚至还形成小帮派。时间一长,好逸恶劳的毛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期间为了生存,大多数流浪儿童都曾有过偷盗等行为。他们都是在救助站外出救助时被发现,考虑到孩子不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集中在街头流浪会对社会治安构成隐患,所以救助人员都是对他们引导进站,再送至儿保中心予以教育帮助返乡。
无法回家的原因·地址不明
目前儿保中心内不能返乡的孩子,都是因为提供地址不详而无法回家,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住哪。
在让他们过一个开心春节的同时,工作人员还一点点开导,不断跟孩子聊天,根据其描述家乡的特点循序渐进排查。同时春节即将到来,也希望其他部门能进行相关管理,对所谓指使和控制流浪儿童形成团伙、上街讨钱的“丐帮帮主”进行治理,而且大部分流浪人员都住在城乡接合部,那些专门把房屋租赁给他们的房屋租赁部门,也要进行综合治理。
流落津城外地孩子多数来自偏远山区
据儿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接收的流落本市街头的异乡孩子中,年龄都在8岁至16岁之间,基本以男孩为主,流浪原因大多是家庭造成。有的因憨傻痴呆,身体有明显残疾,被父母抛弃;有的因父母离婚、死亡,其他亲属又不愿供养,或不堪父母虐待、殴打,被迫流浪;也有因家庭贫困辍学,外出充当童工,但不堪黑心老板盘剥或钱财丢失,无力返乡而流浪;还有因家庭贫困,被一些不法分子拐骗,在城市沿街乞讨,这部分孩子大多数来自偏远山区,以东北、安徽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