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小学五年一班昨天在公德广告牌下开了一场主题班会。当孩子们在广告牌上找到自己的照片时,他们快乐地跳着、叫着。
作为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报道活动的重要内容,“万人公德行动”启动以来,成为了市民关注的热点。在数以万计的公德大使中,有10%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的积极行动,让人们看到了公德教育的收获。
小学班会开出了新创意
昨天是周一,红桥区咸阳北路小学五年一班的班会开出了新创意,他们把开班会的地点选在了“万名公德大使公益广告牌”下,召开了一次“现场主题班会”。这群孩子的身份也很特殊,他们都是在这次活动中当选的“公德大使”,孩子们为能承担这样的责任而兴奋不已。
昨天,学生们乘坐公交二公司提供的大客车,来到河西区大沽南路,车子刚停稳,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设在这里的公德大使广告牌:“这是我们学校的同学,这是我,快看呀!”“这是一年级的小同学,他们也参加了!”孩子们在广告牌下跳着、叫着。班主任李老师利用孩子兴奋的心情,及时开展教育。李老师告诉孩子们,只有多做好事的人才能做公德大使,从现在开始,全市的人都会通过这样的广告牌认识你们,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要做得更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小事正是公德的具体表现
自己的照片上了广告牌,所有人都在关注自己是不是一个讲公德的好孩子。学生们因为得到信任而兴奋,同时也在思考怎样才能完成好这样的任务。
孩子们的讨论进行得很热烈,孩子们提出: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多做好事。孩子们眼里的好事都是小事,比如打扫自家楼道的卫生,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回收废旧电池,遇到行动不便的人应该扶一把等等。孩子们还想到,诚实守信用也是好事,借了别人的东西要保管好,按时还,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孩子们还把不乱花钱,节约水和电,带家里的小狗出门不让它污染环境等等也列为自己的公德标准。孩子们的话在很多大人看来是真的“小儿科”,可是,这些小事正是公德意识的具体表现,连孩子们都能想到的事,很多大人却不一定能做到。
孩子想帮大人改掉陋习
除了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外,孩子们还想到要让爸爸妈妈一起来参与公德行动。在孩子们眼里,家长们有几种做法是最不好的,比如家长每天送他们上学乱停车,有时从家里的窗户往外扔垃圾,说话不够文明,有时把公家的东西拿到家里来等等。孩子们希望通过自己行使公德大使的权利,让爸爸妈妈改掉生活中的陋习。
班会开得很热闹,通过大家的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做好事是光荣的,做好事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半个多小时的室外班会,孩子们都觉得还没说够。直到登上返程的汽车,他们还在说个不停。而这次班会也确实有效果,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一个人把饮料瓶落在活动场地上。
孩子亲身实践比说教更有效
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刘副校长说:“我们就觉得用这种活动对孩子进行公德教育特别有实效,孩子们也觉得能当公德大使特别光荣,所以全校有300多个孩子报了名。”
学校德育处的王老师表示,这是她参加过的孩子们热情最高的一次班会,如果老师都用大道理给孩子们讲什么是公德,什么是光荣,孩子们肯定不会有这么高的兴致。现在,孩子们能有机会承担这样的责任,并让天津市民看到,他们真是太开心了。有了这种责任感,今后孩子们会更认真地遵守公德,提高自身修养。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作为老师,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他们被信任的快乐心情,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