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风“彩蝶”为何失去威力?
在日本,占地1公顷以上的城市公园都要建成“防灾公园”,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公园防灾设施便派上用场。据了解,震惊世界的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神户市1200多处大小公园对阻止地震所带来的二次灾害——火势蔓延起到了神奇的作用,其效力比人工灭火高出一倍。另据媒体报道,2005年9月初,台风“彩蝶”到达日本之前。很多居民接到警报后,立即从自己家中搬出来,住进了政府指定的避难所。这次台风袭击虽造成了1000多户民居受灾,但人员伤亡微乎其微。居民集中居住在避难所,无论是取水还是领取食物,大家都有秩序地排队,看不到任何争抢。
我国于2003年建立了全国第1个系统的应急避难所——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据北京市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宋伟介绍,应急避难所可以用于地震、火灾等突发灾难,有效减轻人员伤亡。应急避难场所是减灾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可以提高全市的应急避难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提高公众的安全感。为了安全,应急避难所都是建立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和设施相对完善的地方,本着平灾结合、一场多用、综合减灾的原则建立,公园、学校、体育馆、草地、广场等都能成为应急避难场所。
北京处于华北几条大断裂带的交汇处。而北京人口也接近1400万,人口密度列世界城市第3,宋伟说,以前,人们在平房居住,如果发生地震或火灾,很容易就能跑到空旷的地方,避免被砸伤烧伤等。随着城市的发展,楼群越来越密,楼也越来越高。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性灾难,如果应急避难措施不到位,后果不堪设想。
在采访中,那些了解“牌子”意思的人,都有共同的疑惑。为什么我们看得到“牌子”,却看不到牌子所标示的那些应急救援的设施?北京市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高级工程师杨国宾说,应急避难所内所有的应急设施都采取隐藏的方式,比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林地背后那排加盖的十几个水泥槽是应急厕所。路灯底下设有监控器,一旦公园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投入使用,这些设施将启用。杨处长说,应急避难所还建了很多机井,如果自来水管道出现破裂,那么这些机井就能投入使用,以保障居民的饮水。在“大都鼎盛”景区内的大型组雕的部分台基是用来临时储备如被褥、脸盆、毛巾、暖瓶、水杯、饭盒、卫生纸等应急物资的。
宋伟告诉记者,避难所分为应急避难所和长期避难所。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指发生灾害时受影响建筑物附近的小面积空地,包括小公园、小花园、小文化体育广场、小绿地,以及抗震能力非常强的地下人防设施。这些用地和设施能够起到发生灾害后几小时内供受灾居民临时避难的功能。此类避难场所对于受灾市民防灾避难减少伤亡来说最为重要。而长期避难场所用地面积要大,是容量较大的城市和区级公园绿地,可以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杨处长说,目前北京正在建设的长期避难所有三处,已建成的避难所中,元大都遗址公园可以作为长期避难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