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3周,天津市科技活动周如约而至,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的热潮。今天,5月19日,天津科技活动周迎来二十个年头,风华正茂,生逢其时,年初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本届科技周紧贴时代脉搏,服务大局,贴近生活,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将推动全社会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十载科技周
与时俱进
今年是天津市科技活动周开展二十周年。二十年前,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一份动议,已经演变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活动之一。昔日在渤海之滨点起的这场篝火,已经燃遍大江南北,成为遍及全国的共同行动。
科技周是天津科普工作的创举,1987年7月,市科协提出建议,在经常性科学普及活动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周”活动,动员全市各界人士参与科普活动,接受科普教育,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建议很快得到批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转发了市科协开展“科技周”活动的安排意见:每年一度,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科协承办。一份市科协的动议,拉开了科技周的序幕。1987年10月4日,天津市首届科技周开幕式在科学会堂举行。1989年市委把科技周活动列入市委工作要点,市政府把科技周活动列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件实事。1994年第九届科技周,欣逢天津科技馆落成,中国科协在天津科技馆门前举行全国首届城市科技周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致开幕词,时任市长的张立昌同志主持大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高潮、天津市各级领导、中外来宾、各界群众1000多人出席开幕式,兴致勃勃参观了天津科技馆和科普展览,观看了全域科教电影,盛赞科技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至此,天津市科技周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效仿。2000年,国务院发出通知,每年5月第3周为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周成为遍及全国的科学素质联合行动。
“科技周走过的这二十年是不平凡的二十年,这期间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改革开放到加入WTO,从发展经济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这对科普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宣栋生介绍,“在内容上,科技周经历了从无题到宏观主题再到专题的演变;深度上科技周活动越来越深入到社区、企业、田头;在形式上,逐步由被动灌输到群众主动参与互动,现代媒体、网络等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科普宣传。”
宣栋生认为,“通过二十年的发展,天津科技周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发展思路、功能定位、品牌定位、运作模式。经验归纳起来有六条:一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二是围绕中心、突出主题;三是提高素质、重在学习;四是联系实际、求真务实;五是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六是媒体引导、营造氛围。”
二十届科技周
锐意突破
据悉,今年科技周面对着三个重要的背景:一是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二是2月6日,国务院颁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性社会工程;三是今年是天津市科技活动周开展二十周年。在这三个背景下,今年科技周的突破首先体现在主题上,主题确定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全民科学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两者联系并有机结合,使主题有新意,内容有创新,全面体现并宣传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和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
天津市科协负责人介绍,今年科技周活动将会出现以下几大亮点:“一是科技周开幕式———天津市科普论坛,将邀请科技部专家讲解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起草者解读《纲要》;二是科技创新大讲堂,请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及高新技术企业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连续举办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解读、企业专利战略、企业管理创新等专题讲座;三是本市高新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技术成果展;四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展览,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及本市‘十五’期间的辉煌成就和‘十一五’期间的宏伟蓝图;五是开展百名专家进百校活动。九个市重点活动中就有五个亮点,各区县、单位的活动还将产生更多特色亮点。”
宣栋生认为,本届科技周目标明确,就是要通过为期一周的全民活动,提高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认识,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总结二十年科技活动周的经验,把科技周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促进全民素质
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领导人才。科技创新与公众的科学素质就好比船和水的关系,水涨才能船高。刚刚获得全国科技大奖的叶笃正院士说了一句话,叫“以科普之水,涨科技之船”。周光召主席作了引申,叫涨科学素质之水,行科技创新之船。只有大幅度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技术人才的长期涌现,才能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从事多年科普工作的天津科技馆顾问吴凡教授向记者着重介绍了新近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他说道:“《纲要》指出,全民素质包括以下几个具体内容:一是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二是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三是树立科学思想;四是崇尚科学精神;五是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他进一步解释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据悉,今年的科技周将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举办“百名专家进百校”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企业举办岗位培训、技能竞赛;涉农区县组织科技下乡、科普大集等等。通过九大市级重点活动、70项重点活动、近600项各类活动,面向广大市民宣传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大意义、方针、目标,推动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高。
搭建企业科技
创新平台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每年科技周,很多企业都围绕主题,联系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些企业以活动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还有一些企业借此机会培养员工科技创新精神。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申志丰认为,“科技周里企业的活动与社会活动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参加对象不一样,企业活动主体是企业里的科技工作者,而社会活动公众参与比较多、层次参差不齐;活动重点不一样,企业活动重点突出,就是与企业发展结合,解决企业里科技人员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组织交流,而面向社会的科技周活动主要为了营造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素质;园区企业老板多是科技工作者出身,对科学的感情比一般群众要深。”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天津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000多家,园区将在科技周期间举办“天津高新区科技节”。其中“高新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展览”、“企业自主创新大讲堂”都将成为重头戏。申志丰介绍,“‘高新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展览’是在高新区300多个原始创新项目中筛选48个参展。展览设在园区海泰大厦;‘企业自主创新大讲堂’将邀请天士力总裁闫希军讲企业专利战略,天大教授讲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思维,用友软件总裁王文京讲高新企业发展体会。配合大讲堂,我们准备成立企业家科技俱乐部。”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科技周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企业面貌、塑造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的契机。在园区科技节基础上,区内多家下属企业准备利用科技周搭建的平台,自行组织科技活动,力争作出自己的科技周品牌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