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前唐山地震时,我所在部队驻扎在河北省保定清风店营区,我在连队任司务长。
1976年7月28日凌晨,震动把熟睡的官兵们惊醒。当时下着小雨,很多战士都是赤膊光脚跑到操场上的。
中午我们就接到了开赴唐山抗震救灾的命令。全团的汽车都盖上苫布和伪装网,经过两个小时准备,下午3点45分,我团出发,车队经保定、霸县、天津、唐山绕道辗转前进。
到了天津,由于通往唐山的宁河大桥断裂,车队被迫停下来。看到街道两侧搭建着许多临时小棚,简陋得似乎经不起更大的风雨。我们得知天津市区也遭受了地震,和平、河西震情比较严重,特别是小白楼一带灾情最为严重。那里正是我家住的地方啊!我想都不敢想家里到底什么样子,父母、弟弟是不是都还好……真的好想跑回家看看哪!低下头,这满身的橄榄绿提醒着我———你是党员,是人民子弟兵!震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党指向唐山丰南,那里是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29日夜里11点多,我们几经周折来到唐山地区第一招待所。四周一片漆黑,空气中弥漫一股很浓的说不上来的异味。夜幕中我们模模糊糊地看见房屋全部倒塌,眼前尽是一片废墟。奉团部指令,我连在此抢险。全连集合,李指导员作了简单有力的战斗动员,刘连长分配战斗任务。官兵们各就各位,开始了抗震救灾工作,我们首先清理楼前障碍,然后分兵搜索抢救伤员。
到早晨开饭时,我们已经用双手挖掘了整整八个多小时。官兵们双手伤痕累累,血肉模糊,有的伤口险些露出骨头,还有的双脚被钉子扎伤、扎透,血都把鞋浸透,可在当时,战士们一声不吭,咬紧牙关,简单处理一下伤口,继续战斗。
这时连队文书小陈告诉我,有个天津女同志来寻找其母亲,这个女同志姓盛,是天津和平医院的护士,支援唐山的医疗小分队;其母亲姓王,是天津外贸公司的干部,7月26日到唐山参加全国外贸会,住在唐山地区第一招待所。我们挖出几件衣服和两个提包,包内有工作证和现金等实物,经她确认是其母亲的,由于没有找到她母亲的尸体,经请示领导同意,让她把衣服领走了。后来得知这位护士母亲幸运地被救,我们真为她高兴。潘家峪大队党支部书记震前在唐山地区第一招待所住宿,没能幸免于难。我们小心翼翼地把遗体从废墟里扒出,包裹好交给其亲属。
十天后,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我连到河北省水利设计队抢险救灾,不到一周时间就扒出价值数百万的测量水位精密仪器。接下来是到26中学,扒教学器材和盖简易防震棚,为的是让学生早日复课。我连盖的简易防震棚受到上级表扬。在唐山主要道路新华路上,军、师、团分别在我连盖的简易防震棚前召开了现场会。以后又盖了商店和理发店,起的名字都叫“抗震”。
看到新华路第三居委会李广远一家六口用一个盆洗脸、做饭,我就把自己的洗脸盆送给他们,他们全家都很感动。为使唐山灾区早日恢复,我们还给灾区人民捐款……
就这样,我们在唐山整整度过了108个这样的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