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难,劳动者维权难(3713票,排名第三)
[百姓心声]
俞国安(45岁南京市桃园居)
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的人员再就业难,接收单位不签合同。
李玉玲(50岁江苏省)
作为50岁的失业人员,找工作四处碰壁。
杨华 (22岁西安市钟楼案板街)
学生太多,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要求苛刻。
[记者点评]
城乡统筹化解就业之难
最近,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到6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 ,尚有半数以上未找到工作,人数约达到两百万人。大学毕业生、下岗工人、进城农民工等,正遭遇着“饭碗危机”。
就业为民生之本。就业难是现代国家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道槛,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劳动效率越来越高,就业增长率很可能降低。而相对于我国人口基数的庞大,就业供需难免会出现失调局面。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就业人员素质不高、劳资关系不够通畅和就业岗位不平衡,也不容回避。在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增加,胜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却难以找到。而面对就业大军,一些单位拼命抬高准入条件,压低工资待遇。在大部分人为了留在大中城市、应聘高薪部门而争得头破血流时,欠发达地区的很多工作岗位却无人问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标任务已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后5年,全国还将有450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劳动保障部将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推进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所有用人单位基本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