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记者刘雁军):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于茂东8日接受北方网记者采访说,与国内其他省市一样,本市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供大于求以及就业结构比例不协调的矛盾。据统计,近年来本市各类院校毕业生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03年为7万人,2004年为9万人,2005年为12万人,今年达到15万人。此外,外地院校毕业生来津就业人数由2003年的6700人增加到2006年的1.3万人,毕业生就业需求的总量达到16.3万人。今年前8个月,本市虽已解决了10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仍有6.2万毕业生需要安置,全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的统一部署,天津市于9月5日已正式启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并推出七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帮扶措施:一是制定并出台专门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政策促进体系,涵盖了税费减免、创业贷款、技能培训、青年见习共9大类25项政策促进措施,使毕业生从登记失业开始,到参加岗位见习、领取生活费补贴,直至走上就业岗位,都能获得全程帮扶;
二是组织系列公益性招聘活动,“服务月”期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举办两场校园招聘会,四场主题招聘会,五场专题就业指导讲座。针对毕业生知识含量高的特点,同时与全国16个大小城市共同实施网上远程面试招聘活动,开展联动,使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更广、选择余地更大;
三是劳动保障部门开设专门服务窗口,承办毕业生所需的人事关系转接、社保关系接续、失业登记、政策解答、事务咨询等多项服务,消除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和谐的就业服务氛围;
四是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社区平台的作用,组织劳动保障协管员下社区、进家庭,摸清底数、建档立册、盯人帮扶,把工作做在基层,把政策送入千家,发挥基础载体的威力和能量,使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可靠性;
五是送给毕业生成功就业的竞争能力,组织毕业生免费参加技能培训、资格鉴定、素质测评,提高其市场就业的竞争力。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引导其参加创业培训,为其提供项目辅导、费用优惠、权益担保等扶持措施;
六是建立技术含量高、适应不同层次毕业生需求的青年见习基地,对登记失业的毕业生及时输送到基地见习,提高其实践技能,增加其职业经历,促其尽快就业;
七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辖区内大中专技等院校实施对接,与所属区域内的高校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协作协议》,建立联盟关系,挖掘岗位信息,疏通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