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至7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这次会议引起了世界媒体的格外关注。美联社文章写道:“这是中国政府在努力控制经济增长过热的大背景下制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宏观框架,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走向具有标识作用。”这种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今天的中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有关中国经济的风吹草动随时可能在世界掀起波澜。
内需不足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绊脚石
各国媒体都试图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嗅出”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走向。美联社对中国政府决心减少外贸盈余的政策进行了重点报道,并且把这一做法与美国财长保尔森率领的庞大经贸代表团即将访华联系起来,称此举暗示了中方希望减少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则关注中国政府计划适当控制经济发展速度的做法,文章称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连续4年实现2位数的高增长之后,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彭博通讯社的报道认为,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势头将至少在今后两年内持续,这使中国进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经济扩张期。
大部分日本媒体都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是抑制经济过热。2007年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要避免大起大落的局面。《每日新闻》8日的文章写道,中国正修正“增长一边倒”的方针,今后中国经济的重点是资源的节约、环境保护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等。有日本媒体认为,为了让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中国政府既要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开发又要为解决贫困问题而搞活经济,这中间要掌握一种微妙的平衡。俄罗斯《每日商务报》8日报道指出,中国不再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这将为中国未来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俄罗斯《专家报》8日文章还注意到中国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自主创新能力,因为主要依靠国外技术已开始制约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也引起了各国媒体对中国内需问题的大讨论。共同社5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连续4年经济大幅增长,贸易顺差膨胀,但国内消费增长缓慢。政府寻求转换增长方式,目标是在保护环境和节省能源的前提下,追求内需主导的稳定增长目标。
“德国之声”网络版12月8日的文章把内需不足形容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没有内需,只靠外贸出口和基建投资,很难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在急剧加深。中国的社会福利网络还很不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帮助贫困阶层。出于对未来的担心,中国老百姓不敢放手消费,而是千方百计积攒存款,私人消费总也高涨不起来。虽然中国为经济发展过热采取了行政和经济措施,但贷款数量还在继续上升,投资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的外贸今年又增长了30%,其余额进一步加大了外汇储备。本来,外汇储备充裕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但中国的外汇一多,却引来外国保护主义措施的激烈反弹。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过量出口和不受限制的大量投资,“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经受这样的供需失衡”。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消费支出目前只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不到,而其他较大的经济体的消费支出大多占GDP的65%左右。罗奇说:“只有设法减少因担忧所导致的过度储蓄,中国的消费文化才会形成。”德新社12月7日的文章还援引罗奇的话说,一些地方政府都在各自为政地追求快速增长,“中央仅仅传达精神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必须贯彻这些精神。”
中国发展模式成为借鉴对象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起了印度媒体异乎寻常的关注。会议结束之后,大多数印度媒体,包括《金融快报》、《印度教徒报》以及《经济时报》等均就此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印度媒体的报道及时地抓住了中国所透露出来的“稳定发展”信息,并分析认为中国正“集中所有精力将经济发展置于健康和效率的轨道”,而不是更看重发展速度。《经济时报》刊登的一篇题为“中国承诺在2007年减少贸易摩擦”的文章表示,这个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确定明年中国经济的优先发展项目,”“会议将经济平衡发展放在了最优先的位置。”文章同时还表示,“为了经济更好的发展,中国承诺将在明年采取措施,减少与包括印度在内的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
印度经济增长学院的古普塔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又好又快”,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希望用平衡和效率来引导经济发展走向的决心,而这也是大国为了确保经济能够长远发展而唯一能采取的方法。事实证明,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追求集约型的经济发展,以环境和人文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最终会损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目标。中国政府在此次会议中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仍有着清醒的认识。印度和中国一样,也是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更和谐更科学的发展必须是两国应该严格坚持的经济增长之路。在谈到印度媒体对此所给予的“异常关注”时,古普塔表示,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人口众多、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目前印度同样也面临经济发展模式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比印度早了十多年,了解中国在目前形势下的发展模式,对于印度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这恐怕也是印度媒体对此进行广泛报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媒体也做了类似对比。在谈到中国领导人开始关注贫富差距,并决定采取措施解决这一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时,俄罗斯《晨报》9日的文章联想到,这也是俄政府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社会问题。文章说,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俄罗斯居民约占1/3,这已成为俄罗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值得关注。
|